盲校老师入驻“广州青年之声”帮扶特殊儿童
近日,广州市少年宫学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识别盲文。随着老师的不断深入讲解,学员们都开始皱起了眉头。
8岁的学员小何向妈妈撒娇说,“怎么这么难啊!什么以‘方’为单位的,一个汉字就由好几个方组成。每个方里有六个点,左上是第一点,左中是第二点……千变万化的,太难了!老师要教这些,太辛苦了!”
老师在一旁听见,笑了笑说,“孩子,慢慢来。摸摸这两个方吧,我们先从‘b’和‘a’的组合开始。一开始的时候,小手指不需要走得太快的。”最终,小学员在老师的指导下都坚持了下来。
2016年9月10日明灯感师恩光明在我心教师节暨中秋节活动学生学习盲文。
教师节当天,由广州市少年宫指导,广州市羊城社区少年宫服务中心、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广州市启明学校和青创力社会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明灯感师恩﹒光明在我心”教师节暨中秋慰问活动在广州市启明学校举行,50余名社区少年宫学员及其家长代表向该校辛勤付出的特殊教育工作者致敬献上节日祝福,并与盲人同学们提前庆祝中秋佳节。
体验课堂结束后,社区少年宫的学员和广州市启明学校的小学段学员们欢乐共融地齐手制作灯笼,向教师们送上中秋祝福,并感恩教师们的辛勤和教导。
2016年9月10日明灯感师恩光明在我心教师节暨中秋节活动和盲童一起制作灯笼。
广州市启明学校创建于1889年(1989年复办名称为广州市盲人学校,2016年7月改名为广州市启明学校),学校坐落于沙河天平架马蹄岗。多年来被评为全国全国优秀教师或全国特殊教育工作者有5人,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6人,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8人,广州市优秀教师或优秀德育工作者52人次。就是这么一班高素质的教师们年复年、日复日地为他们的孩子们默默付出,陪伴孩子们成长。他们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是孩子们心中不可缺少的明灯!
活动结束后,作为活动支持方的“广州青年之声”(http://www.gd12355.org/)平台现场邀请广州市启明学校的三位老师注册成为“广州青年之声”平台“社会教育”版块的“咨询导师”,接受盲童及盲童家长关于特殊青少年教育的相关提问。
团市委打造“广州青年之声”平台线上线下服务青年
“青年之声”是团中央倡导创办的面向全国广大青年的网上互动社交平台,旨在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互联网+共青团”一站式服务体系,反映青年呼声,回应青年诉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2016年9月10日明灯感师恩光明在我心教师节暨中秋节活动与盲童一起写感恩心意卡送给老师。
据悉,“广州青年之声”(http://www.gd12355.org/)联合高校、企业、社会机构,遴选了一批情感婚恋、就业实习、创新创业、公益志愿、心理咨询、学习成长、法律服务、社会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共551人,为青少年提供各方面的专业咨询,并承担线上回复青年提问、线下适时参与青年活动的工作。截至8月31日,“广州青年之声”注册用户达61895人,有效访问量84290次,青年提问或分享11923条。
“我们通过整合青联、青企协等资源,在平台集中投放青年切身需求的各类专属优惠和服务。”“广州青年之声”平台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还通过与主流媒体、互联网企业、地方和高校网络论坛的长期合作,来提高平台在青年中的知晓率。
此外,12355青少年服务台线下实体、青年地带、志愿驿站、社区少年宫、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等各类服务阵地统一纳入到“青年之家”体系,并在“广州青年之声”平台实名注册。青年的诉求可以通过“广州青年之声”平台预约、转介到“青年之家”得到进一步精准服务,从而接受线上到线下全方位的服务。
青年问题3小时内得到解答
记者随之亲身体验一番,在“广州青年之声”上注册账户后,在“就业实习”栏目中提出问题,“该选择氛围好的工作,还是选择待遇好的工作?”。不到5分钟就收到回复:“如果氛围好的工作也能养家糊口,我就选择它。反之选另一个。以后有实力了,就按前辈说的,选个氛围好、待遇好的工作。”随后,记者再点击“法律服务”栏目,提问“哪个阶段的未成年人开始对所犯罪行承担刑事责任?不到15分钟,就有权威人士解答:16岁。
据介绍,“广州青年之声”中各级团组织需密切查看系统“站内信”,及时回答青年的定向提问以及回应系统上任何感兴趣的问题,特别是要求各直属团组织结合本身的工作职责回应青年提出的专业问题。
广州青年为“青年之声”点赞
通过记者随机街访,不少广州大中学生都已经了解“青年之声”平台并开始使用。“90后”大学生吴彬称:“同学推荐给我‘青年之声’这个平台,在上面可以浏览各类赛事、推优评选、主题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和指引。”
“广州青年之声”负责人提到,“我们重点关注青年在平台上提出的集中诉求、个体化困难,建立一套线上接受诉求、线下核实分析、协调解决问题、及时反馈结果、接受青年评价的全过程完备处置机制,并注重将解决青年诉求和平台宣传推广相结合,不断提升青年对平台的信赖感、对共青团的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