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式安排适龄残疾少儿就读
8月15日,笔者从省残联对省政协提案的答复中获悉,省残联等部门将在全省开展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调查工作,多种形式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读,逐步解决其受教育问题。
提案建议关注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
在今年初举行的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民进广东省委会提出关于大力促进我省民办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机构发展的提案。该提案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患有“自闭症”(又称“孤独症”)的儿童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非常有必要大力促进我省民办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机构的发展。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民办机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把学龄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范畴,重视解决民办机构的师资问题,充分发挥社会慈善机构的作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省残联在答复中表示,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各级政府非常重视特殊教育,近年来,连续出台不少特殊教育的政策文件,有力保障了特殊教育健康持续有序发展。以广州为例,广州市残联和广州市教育局联合启动自闭症儿童“星计划”,广州市康纳学校将与3所幼儿园合作开展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和职业潜能开发支持项目。广州大学正在推进特殊教育系的建立,将引进两个博士和世界级的特殊教育示范项目,培养特殊教育师资力量。
省残联指出,从2012年起,省残联每年组织省内及港澳地区多家自闭症康复教育机构和单位,在4月2日当天举办广东省“世界自闭症关注日”系列活动,展示自闭症人士的才华,把关爱自闭症活动推向全省各地。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日益增多的媒体报道,社会公众对于自闭症的了解和关注都在持续提高,自闭症儿童和家庭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同时,每年春节、教师节、六一儿童节,省残联都组织开展对自闭症儿童的慰问,并积极推荐特教教师参加各类评优评先活动。
“十二五”以来,我省根据中国残联“七彩梦行动计划”下达的任务,共为3—6周岁贫困自闭症儿童6349人次提供康复救助,按每人每年1.2万元的标准补贴康复训练经费。“十二五”共投入经费7618.8万元(国家项目2112万元、省项目5506.8万元)用于自闭症康复训练。
逐步解决残疾少儿受教育问题
对于下一步做好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教育工作,省残联表示,将积极配合教育部门推动《广东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及其后续行动计划的实施,同时在全省开展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调查工作,进行登记、造册,各地根据残疾儿童少年的残疾程度、类型,实行“一人一案”,多种形式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读,逐步解决其受教育问题,让每一位残疾儿童都能接受到合适的教育。
省残联还将积极培育提供自闭症康复教育服务的社会组织。目前,全省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机构95%以上都是民办机构。民办机构在自闭症康复教育服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仅应予重视,更应在各方面加大培育扶持力度。残联可以对承担国家和省康复救助项目任务的民办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各级残联每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选择符合条件、信誉度高、基础设施好、教学经验丰富的自闭症康复服务机构承担康复教育任务,享受与公办机构一样的补助。
据悉,“十二五”期间,省残联组织自闭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专家对全省12家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进行达标复评,通过达标建设,促进机构提供规范化、专业化的康复教育服务。2013年至2015年期间,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汕头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广州市康纳学校、惠州市护苗培智学校、广东省茂名市步步赢潜能特训中心等5家机构连续3年被中国残联确定为国家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试点项目扶持机构,发挥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