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助残志愿服务月启动 微心愿助残盒子让助人有的放矢

助残日活动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参与。
文/广州日报记者何道岚 通讯员潘承敏
5月14日上午,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指导,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广州市教育局主办的“精准服务 志愿助残”——2016年“全国助残日”广东助残志愿者助力精准脱贫主题活动暨广州市助残志愿服务月启动仪式在广州市第二少年宫举行。
活动现场,追梦天使艺术团带来的吉他、中提琴串烧弹唱表演节目——《落雨大》、《童年》拉开活动序幕。随后,广州市志愿者联合会代表与梅州市代表分别签订“精准助残帮扶”结对协议,并向他们赠送装有助残标准化课程指引的“助残盒子”。最后,主承办单位的领导代表和志愿者代表共同启动助残志愿服务“百个最美微心愿”征集活动。
聚合力:试点推进志愿者助力精准脱贫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决策部署,团省委实施《广东共青团助力精准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联合省志愿者联合会等有关单位,动员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的公益志愿组织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实施公益扶贫、教育扶贫等专项行动。
重点以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为统揽,推动公益志愿组织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结对服务;深入开展“健康直通车”活动,定期进村开展卫生志愿服务,为全省2277个相对贫困村和59.81万相对贫困户送医送药送温暖;启动“希望乡村教师”计划,今年将为全省贫困地区希望小学和乡村小学输送约300名优秀支教志愿者,解决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近年来,团广州市委、广州助残志愿服务联盟在精准助残领域成效显著。“行走的助残盒子——助残志愿服务标准化课程推广计划”项目更获得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在团省委、省志愿者联合会的倡导下,广州和梅州两地将作为试点,广泛发动当地团组织、志愿者组织通过项目合作、组织培育、人才培养、阵地共建、资源整合等形式,探索志愿者助力精准脱贫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
为提升助残志愿者的专业服务水准,实现助残志愿服务课程的标准化,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还将与广州助残志愿服务联盟签订协议,将在全省推广“助残盒子”的使用,以此提高残障人士的生活和就业技能。
解需求:开展残障人士精准帮扶行动
去年,广州助残志愿服务联盟启动首届“百个最美微心愿”活动,共收集到376份微心愿,并最终实现七大类残障人士“百个最美微心愿”。今年,广州助残志愿服务将继续向社会公开征集“百个最美微心愿”,征集时间为5月14日至6月14日,详细情况可关注“广州志愿驿站”微信号了解相关讯息。
此外,助残服务月期间,联盟推出《精准助残之“随手公益10min”操作手册》,通过示范性指引等形式引导市民参与10分钟随手助残公益,通过体验性互动向市民传达精准助残知识的同时,呼吁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助残服务。
有新意:别出心裁引导市民做公益
活动现场,记者见到珠江新城志愿驿站门前摆放了七个玩偶模型,走近一看,原来每个玩偶模型代表了一类残障人士,主办方别出心裁,在各个模型旁边做出明确指引。在一个视力障碍模型旁边,记者看到“TA 需要你给予更多的视觉分享,你是TA的眼”。在志愿者的引导下,记者看到陆续有市民站在模型展架后面,将眼睛靠近镂空的模型展架处,充当视力障碍人士的眼睛。
“我们希望通过简单明了的操作指引,示范随手助残公益 ,让更多的市民朋友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实现助残公益‘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广州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负责人介绍道。
在展示摊位,记者看到了志愿者们在帮洋娃娃换泳装,“小朋友,我们穿泳装的地方是不能够让别人触碰的哦”,“如果遇到怪蜀黍触碰你泳装遮住的身体部位或者他做的一些行为让你感觉不舒服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三个办法:一是拒绝他;二是走开或者大喊;三是把事情向爸爸妈妈或者你信任的人倾诉”,志愿者小琳说道。
“我们今年将联合专注家庭及青少年最关键教育的公益机构——创意仓社会发展中心,在康园工疗站开展‘志愿在康园之彩虹伞特殊青少年性健康教育’项目。针对学员推广性健康教育,为学员们打造一套全面、科学、有趣的性健康教育课程;并通过情景模拟、性教育游戏体验等方式,让学员们在游戏中掌握自我保护的知识”。广州助残志愿服务联盟召集人何淑莹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