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自闭症,却成了“中国的毕加索”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人们把他们称为"星星的孩子"。
他们不会说话、不会拥抱,甚至不会微笑,他们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和他们之间仿佛隔着一个透明却坚固的玻璃罩,彼此都难以进入对方的世界。他们,是自闭症患者。
自闭症的起因目前在医学领域还没有明确的解释,也没有切实有效的手段可以对它进行干预或治疗。但同时,在自闭症的群体里,有不少人都表现出了卓越的天赋,往往带给我们巨大的意外和感动。
下面这幅画是一名叫毕昌煜的少年画的,19岁的他凭借成熟细腻的笔触和丰富动人的色彩得到了著名画家陈丹青的高度评价,陈盛赞他是"中国的毕加索"。
父子背影-(毕昌煜画作)
可是、"中国的毕加索"却不会通过语言来表达他的心情。因为他,也是星星的孩子。
毕昌煜的父母是在温州从事纺织生意的商人,在小煜很小的时候,家人开始发觉他和一般孩子不同:特别好动,而且对外界的反应很奇怪。3岁的时候, 小煜被确诊为自闭症患者,这对事业刚起步的家庭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然而,小煜的父母并没有从此陷入悲观和绝望里,反而是积极的带着小煜到处寻医问药、做 康复训练,因为他们认定即使孩子一辈子都和别人不一样,也要尽自己所有努力让他变得更好一点。
漫长的求医之路加上创业的艰难交织在一起,艰辛种种不足为人道,但小煜的父母从来没有过放弃的念头,小煜的病情一直没有好转,好动不安的表现一直存在,让他们在外遭受了很多不友善的眼光。
一直到昌煜7岁那年,有一名特教老师建议他们让小煜画画,也许画笔会让他安静下来。没想到,这个不经意间的决定从此打开了小煜人生的一扇新的大门。
据小煜的妈妈回忆,小煜最开始拿起画笔是跟着老师学画最简单的方块、圆形等。有一天,小煜的妈妈教他认识苹果,小煜便拿起笔给自己画的圆旁边添 了一笔,画了一根苹果的树枝。小煜的这一动作,也许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微不足道,但是对于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妈妈来说,却足以让她激动地留下热泪,因为她终于 发现了能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路。
昌煜的画功随着岁月的流淌而越发精深。他对画画的痴迷超过身边人的想象,画笔成为了小煜表达自我、沟通外界的工具。高兴的时候他笔下的色彩鲜 艳、明丽,不开心的时候他笔下的颜色就变得暗沉、阴郁。他会临摹毕加索的世界名画,但是又有自己的风格;他会画下日常的场景和风光景色,展现自己眼中世界 的美丽;他还会画照片,画照片里的自己、朋友、家人。
父母心里很清楚的知道自己不能一生一世照顾孩子,必须帮助他学会自立,于是,做纺织生意的他们开始尝试把小煜的画作印在布料上,小煜的画作大多色彩艳丽、线条饱满,变成印花布料后大受市场追捧,被很多品牌商采购制为成衣,甚至走上了纽约时装周的舞台。
时装周
随后,父母又把他的画作印在丝巾上在朋友圈里以成本价进行义卖,再把义卖的收入捐献给救助自闭症的相关公益基金。小煜就这样靠着自己手上的画笔和内心对美随心所欲的表达,实现了自己的自立,并且开始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其他的自闭症孩子。
随着小煜画作的更多亮相,毕昌煜现在已经是个有名气的小画家了。参加北京大学画展的时候,周迅一下子喜欢上昌煜的画,主动要求与他合影;“民国 女神”汤唯戴过小煜画的丝巾,丝毫不掩饰对它的喜爱;小煜爸爸的一个客户,欧莎服饰的总经理,更是被毕昌煜的故事彻底打动,毅然决定用自己的电商平台在今 年“双十一”期间为小煜代卖丝巾,为小煜的公益事业添火加薪。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数以千万计”星星的孩子",也许像毕昌煜这样“幸运”的并不多,大多数的自闭症患者生活难以自理,不懂理解和表达情感,也很难融入社会,他和他们的家庭正承担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压力。
也许我们永远走不进他们的世界,但我们不应该放弃任何能帮助他们融入这个社会的希望与努力, “星星的孩子”不说话,但他们的内心也向往这世界的美丽,让我们多一些呵护与包容,多一些理解和帮助,愿每一名“星星的孩子”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让美随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