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媒体关注>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教师节 走近广州市聋人学校教师

作者:张琛平 | 来源:信息时报 | 发布时间:2015-09-10

  又一个教师节将到来,人们常用“桃李满天下”形容教师,更为他们培养了多少想当当的“人物”而自豪。

  但是,在广州市聋人学校,有这样一群老师,他们不期望学生大富大贵,不期望多有名,只“希望他们能过好自己的生活”。昨日,记者走进了这群“为孩子们带来声音”的老师……

   课堂 老师喊着说出每句话

  昨日上午8时许,广州市聋人学校三年级(1)班的教室里,班主任梁嘉琪正在进行《沟通与交往》课程的教学。记者在教室里看到,老师将声音提到最大分贝,几乎是呼喊着说出每一句话。

  事后,梁嘉琪告诉记者,“我是生怕任何一个孩子听不见”。当某个孩子做得好时,梁老师会竖起大拇指,同时用夸张的笑容鼓励孩子。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掌握所学的知识,梁老师需要不停地下到座位中与孩子们进行沟通交流。下课铃声响起,她不停地拍手,打出节奏让孩子们了解已经下课了。

  一节课下来,她的嗓子都有些沙哑了,“我们和普通老师比起来,很多事情都需要亲力亲为,孩子们对老师的依赖感会很强。”梁嘉琪告诉记者。

  特殊 孩子们需要全天候陪同

  清早6点半从家出发,8点开始工作,下午4点40分离开学校,中间几乎没有休息,这是高中教师巢秋财的一天。作为广州聋人学校的优秀教师和班主任,巢老师除了要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孩子们做操、吃饭、午睡,他都会全天候陪同。

  “特殊教育的老师确定是很辛苦的,和普通学校相比,各有各的压力,我们身上承受的压力会大一些吧。”巢老师说,这么多年来最遗憾的就是从来没有送过自己的孩子上学,他希望未来有一天可以实现这个愿望。

  老师感言

  孩子融入社会才最重要

  “作为特殊教育的老师,我们不能期望自己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可以在社会各个角落发光发热,我们只希望他们能够回归主流,过好自己的生活。”在巢老师眼中,这些孩子在未来生活中灿烂的笑容,才是对他最好的回报。

  “毕竟是有缺陷的孩子,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适应社会,孩子们如何融入社会也是我们最担心的问题。”巢老师说,学校为了让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好地生活,从初中就开始培养孩子们的一些基本生活技能,包括缝纫、美工等技巧。

  记者调查

  聋人孩子也能考上大学

  在这所特殊学校的高考喜报上,不少被本科院校录取的孩子让人眼前一亮。原来在这个无声的学校里,孩子们也是可以读本科学校的。“目前聋人孩子可以报考的本科院校总共有4所,包括天津理工、北京联合大学、长春大学、郑州师范学院。

  全国单考单招的大专院校也有十几所,广州则有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学校教务处主任何非表示,近几年聋人学校的培养压力是有增无减,“2015年学校的本科率达到58%,但水平还是不高,主要是现在随班就读学生越来越多了,导致聋人学校的培养压力也大了。外省很多聋人学校是四年制,但是广州是三年制。”

  不过记者也了解到,不少孩子读完初中就选择外出就业,开始了社会生活。“这些孩子有的去超市当收银员、有的当厨师助手了。”学校老师介绍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