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媒体关注>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400部法规铺不就“无障碍”?

作者:广州日报 | 来源:广州日报 | 发布时间:2015-08-04

  ——透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实施三周年

  一个社会可以为残疾人提供怎样的生存条件,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2012年我国颁布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仅仅依靠政策和技术标准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而没有无障碍建设专门法规的情况。

  然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后,我国8500万残疾人的“无障碍生活”依然面临着设施老化、建设不到位、管理不健全等诸多障碍。

  文、图/新华社发

  目前我国拥有8500万残疾人,2亿多老年人,2011年~2014年全国共对52.8万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 ,我国无障碍设施的问题覆盖面不全功能不完善,已建成设施配套性不够管理维护不到位,使用中被损毁挤占“无障碍”设施“没法用”

  2013年,山西省太原市恒山路十里铺的一段盲道一度成为舆论热点,因其50米内有26个直角弯而被网友笑称这哪是给盲人走的,明明是给“超级玛丽”修的。

  “我没办法坐公交车,因为我不知道来的是多少路,也不知道它具体停在什么地方。”张冉是一位盲人门球运动员,同时也是一所大学的特殊教育学院的学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司长刘灿坦言,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虽取得一定成就,但还存在覆盖面不全、功能不完善,已建成设施配套性、系统性不够,管理维护不到位等问题。使用中损毁、挤占无障碍设施等情况也不同程度存在。

  无障碍设施“没法用”,不仅是残障人士也是2亿多老年人的现实焦虑。

  今年初,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的无障碍建设投入力度较大,但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差距仍很大,且城市的无障碍建设更多还停留在浅层次初级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细致入微的设计体验相去甚远。

  四百多部法规缺“强制性”

  记者了解到,伴随着《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的颁布实施,各部门、各地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法规和规章。仅交通运输部就出台《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出租汽车运营服务规范》《海港总体设计规范》等十余项标准规范。如,在修订的《残疾人航空运输管理办法》中,进一步规范了残疾人航空运输的管理和服务;在推进制定《城市公共交通条例》中,也充分考虑了无障碍设施的配置。

  统计公报则显示,2012年,全国共出台了438部省、地市、县级无障碍建设与管理法规、规章;1084个市、县、区系统开展无障碍建设。

  400多部法规为何管不好无障碍设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条例中的条款规定多是倡议和鼓励性的,缺少切实的惩处措施。

  多部门管理“未衔接”

  有专家做过一项调查,上海市南京路无障碍设施改造非常好,但当地残疾人士却说“他们从来不到南京路去”,因为他们所在的社区根本没有无障碍设施,连门都出不了,怎么到市中心去?

  “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目前是世界上做得比较好的。”全国无障碍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祝长康说,“但是,一些新建或改造的城市建筑做得很好,可与老旧的无法衔接,难以发挥效用。”

  专家所说的“不衔接”不仅有设计规划的“空白”,更有管理机制的“漏洞”。

  上海同济大学教授、交通规划室主任潘海啸曾多次呼吁,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性的工作,但现在的无障碍工作是很多部门在做,缺乏相应的配合和管理,结果就很容易导致“木桶效应”,可能某个部门的工作做得非常好,但是整体来看可能就不尽如人意。

  世界各国如何建设

  无障碍环境?

  1

  美国:世界首个制定“无障碍标准”的国家

  美国的“无障碍”意识深入各个领域。残疾人停车位一般都位于停车场车辆进出最方便的位置。如果非残疾人占用了该停车位,交管部门会对其处以100美元到500美元的罚款,有的还会将车拖走。

  2

  英国:交通工具必须为残疾人提供便利设施

  英国1995年颁布的反残疾歧视法要求,所有新的公共交通工具包括火车、汽车和出租车都必须为残疾人提供必要便利设施。英国不少火车站售票窗口都设有明确标志的感应环供有听力障碍者使用。

  3

  加拿大:图书馆书刊有大字、盲文版本

  位置相对偏远的各大国家公园均有供残疾人游览的路线,并提供专门的导游服务。图书馆里的书刊、政府法律文件都有大字号、盲文和音像等几个版本。

  4

  日本:公校不得拒绝残疾儿童就学

  残疾儿童到普通公立学校就学,学校不得拒收。高中和大学的入学考试也不设体检,只要残疾人能考上,就能入校读书。此外,由于从小接受的良好教育,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关怀也无微不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