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基层动态>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黄埔区残联2008-2012年工作亮点

作者:黄埔区残疾人联合会 | 来源:黄埔区残疾人联合会 | 发布时间:2013-03-29

近年来,黄埔区残疾人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市残联的关心和指导下,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多项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打造了不少工作亮点,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一、信息化建设工作

2008年底我区创建了“广东省基层残联信息化示范区”(全省只有深圳罗湖区和广州黄埔区)。

二、白内障无障碍工作

2009年,我区作为广州市“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的两个样板区之一,接受省专家检查验收组的检查验收,并于当年12月通过国家的检查验收,创建了“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五年来,在完成我区有需求且符合手术指征的138个居民的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外,还与广东狮子会在我区对口扶贫点丰顺县和化州市开展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450例。

三、出台残疾人事业发展指导性文件,推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0103月,我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7号文,在全市率先出台了指导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办法》,其中决定200971日起,将低保户中一、二级残疾人困难户专项补助金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2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200元(创全市先河)。区领导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区委书记陈小刚等四套领导班子主要领导连续四年在“全国助残日”期间带队慰问贫困残疾人,并每年帮助区残联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

四、以残疾人需求为基础,科学发展残疾人服务机构

20116月,我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整合资源、增加编制,正式挂牌成立了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该中心为区残联下属正科级事业单位,挂区残疾人托养中心、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所、区康园工疗站服务中心、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区残疾人就业培训中心5块牌子。该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区完成中残联“五个一”工程工作目标迈出了跨越式的一步。

(一)区康园工疗站服务中心

大胆创新工疗站建设新模式。针对辖区内残疾人居住地分散、交通不便等因素,尝试“一街多站”和“托养+工疗”服务模式,开设了2个托养区工疗站,开创了全市先河。201211被广州市残联授予“广州市阳光家园示范区和示范机构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探索丰富工疗文化新内涵。顺应社会发展要求,针对残疾人需求,开设《弟子规》宣讲课程和文化补习班,让工疗人员学会感恩党和政府,感恩社会,感恩关爱、帮助他们的人。

同时,对在站工疗人员每人每天补贴10元交通和午餐费用(创全市先河)。

(二)区残疾人康复中心

20097月成立了区残疾人康复中心,至今,已先后为61名患脑瘫、智障、自闭症、肢体残障儿童提供各类免费康复训练,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受到了广大残疾人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一是政府高度重视,投入保障到位。20084区政府将庙头育才路7号独立小院共2300多平方米的国资物业划拨做区残疾人综合服务场地,其中首层为工疗站,二、三层为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少儿部,真正将工疗和康复合为一体,为残疾人提供舒适的康复环境。

二是积极探索“康教结合”的新模式。目前我区没有为残障儿童提供学前教育的特殊机构,大部份学龄前残障儿童未能接受任何学前教育,仅有10多人在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接受免费康复训练。中心针对这部分残障儿童的特点和实际需求,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服务内容和模式,从一开始的单一专业康复模式,发展为以一对一康复训练方式为基础、集体康复训练方式为巩固、加强亲子同训为突破的整体训练模式,共开设了十余项康复训练与教学内容,成功地探索出一套符合实际、成效显著的“康教结合”运作模式。

三是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中心资源,组建社区康复服务队伍,配备康复管理员、康复治疗师、社工和康复协调员等,并他们全部纳入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统筹管理,以中心为主导,充分发挥专业康复治疗师的优势,将康复服务延伸到各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再到残疾人家庭,推动社区康复工作健康发展。同时,根据9个社区康复站的规模和服务需要,进行有侧重点的分类建站,每个社区康复站均配备专门的康复器材,开展必要的、可行的康复训练与服务,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类别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三)区残疾人托养中心

20115月,我区成立了区残疾人托养中心,为我省首家区属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积极探索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合作办服务的新模式,采用分区管理、分级护理的方式,以“残有所养,养有所乐,病有所医”为宗旨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有效解决了我区“老养残”(60岁以上老人抚养残疾人子女)和孤寡残疾人的托养问题,在省市残联系统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201211月,我区出台了《黄埔区残疾人托养工作实施办法》,对残疾人的托养费用进行分类资助,其中低保户、低收入户的资助力度最大,托养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解决了托养残疾人的后顾之忧

五、大力推动残疾人文化进社区和体育事业发展

举办各类残疾人文体活动,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2008年举办以“关注关爱残疾人,帮助扶助残疾人”为主题的残疾人生活、工作图片展。2010年,经过1个半月的辛苦排练,19名毫无舞蹈基础的工作人员与2名残疾人合作表演的歌伴舞节目《凝聚每份爱》登上我区的春晚舞台,获得了区领导的高度评价2011年与区图书馆联合成立全区残疾人阅读指导委员会,并组织开展盲人阅读和图书捐赠等活动。2012年,举办了“黄埔区残疾人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文艺演出”,残联工作人员及残疾人朋友共136人登台表演了13个节目,受到了市残联领导、区领导、区属各部门及残疾人朋友们的高度赞赏。

20113月出台了《黄埔区选拔年轻残疾人运动员工作方案》,开创全市先河。

六、积极联系社会力量,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

与广东狮子会各服务队、高校义工组织建立了点对点帮扶联系,在残疾人的社会交往、心理辅导和康复方面进行积极的合作,慈善人士、高校义工和志愿者们定期到各街道工疗站开展各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合残疾人的扶残助残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黄埔区残疾人联合会

201311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