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长洲街康园工疗站各项工作初现成效
康 园
一个想让每个种子应发芽的园地,
阳光、空气、水份都具备。
种颗虽破损,在相宜氛围中奋力奋力,
它不是把幸运来找寻,
也不是把幸运来躲避。
或者残缺的种仁会撑破厄运,
找到自己领域的归依,
又或者在岁月中沉淀,
不留痕迹;
康园的平台让缺陷的梦想放飞。
这是我街工疗站站员胡桂芳写的一首诗,它吐露了所有工疗人员的心声。自工疗站成立以来,得到区、街领导的支持和关心,面积不断扩大,现准备第二期改建工程,进站人员由原来的十来人增加到32人,现还不断有残疾人要求进站。一年来通过不断探索与发展,完善服务与管理,形成自有特色,得到区领导、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以及广大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好评。
一是充分利用资源,开展扶残助残服务。长洲街毗邻广州大学城,有着众多的青年志愿者和志愿团队,街残联积极主动联系,现有华南师范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两支志愿团队每周定期到工疗站探访残疾人,并利用所学知识,根据残疾人情况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社区精防医生每月访视一次,及时掌握精神病人的情况,防止肇事发生。
二是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提高残疾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组织工疗人员参加市、区及街道举办的多项文体活动,如迎奥运系列体育活动、与华师大青协部的联谊等。此外,街道为工疗站配置了电脑,让残疾人通过互联网络了解社会资讯,知晓现代社会发展。
三是举办知识讲座,提高残疾人的认知能力和自理能力。先后举办了精神卫生、消防安全、残奥会等知识讲座和“我们都是学生,我们都得学会生活”专题讲座,并出版宣传栏7期。
四是积极开展工疗项目,提高残疾人的工作技能。除区残联下发手工外,街道还积极开发途径,加强工疗人员的技能培训,项目种类包括鞋花、电池扣、珠链等手工制作。现已有一名精神病康复者经过技能培训离站,找到工作,回归社会。
五是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工疗站管理人员先后参加了康复器材使用、精防康复、智障人士康复服务等业务知识培训,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我,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