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陆续开放9家康园工疗站
目前,黄埔区康园残疾人工疗站正陆续在9条街道推广,各街道除了有专门工作人员为社区内精神病患者和智力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和免费的康复训练外,工疗人员还可参加一些简单的手工加工,由此获得经济收入。此外,黄埔区残联还专门为他们发补贴,每个到站人员,每天给予10元的补贴。有关负责人介绍,实行“补贴制”后,已开放的几个工疗站入站接受治疗的人员明显增加。这也是广州市第一批派发补贴的工疗站。
昨日,记者在黄埔街康园工疗站看到,20多个工疗人员正将电池顶端的接触头与塑料环套在一起。这个工疗站位于港前路社区居委星光老人之家内,建站面积180平方米,于去年11月份开张,目前进站康疗人员有30人,每天到站的人数都不少于26人。
小谢是四级智力残疾,以前在家一天不说几句话,也不愿意出门。如今每天不到8时,就喊着要“上班”,生怕迟到。“在这里工作不辛苦,还有钱赚,我愿意在这里,而不是在家里呆坐。”她还自豪的告诉妈妈:“你以后赚的钱养妹妹就行,我可以自己养活自己。”
黄埔区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陈志浩介绍,康园工疗站是为精神病患者和智力残疾人提供职业训练的一个非盈利机构,“残疾人可以在这里做简单的工作,例如糊纸杯、做油牌、穿珠子,这样可以让他们不用关在家里,能跟交流、学习一些基本技能,让他们更好的康复。”
对于记者提出的工疗人员较难管理及发病难于控制的问题,陈志浩表示,黄埔街工疗站将人员分成两个组,每组各设两名组长加强管理。。工作人员还时常与他们的亲属监护人沟通、了解情况,促使精神患者注意按时按量服药。再加上工疗人员接受系统的康复训练课程,病情比较稳定。
陈志浩介绍,黄埔区现有精神残疾人有1238人,智力残疾人515人。目前,全区9条街道的康园工疗站已开办3家,分别是鱼珠街、黄埔街及红山街,都在去年11月开办;第二批将在今年下半年开放,同样有3家,分别是南岗街、长洲街及大沙街工疗站。再接下来就是文冲街、穗东街及荔联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