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基层动态>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海珠区认真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大幅提升户籍残疾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作者:海珠残联 | 来源:海珠残联 | 发布时间:2019-04-04

       残疾人保障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自实施以来,我区紧紧围绕残疾人的法规政策体系建设、残疾预防和康复体系建设、教育保障、劳动就业保障、文化生活保障、社会保障、无障碍环境建设、合法权益保障等方面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改善了区户籍残疾人的生活条件,提高了辖区残疾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建立健全残疾人工作齐抓共管机制

       十三五以来,我区在市残联的领导下,围绕保障法,结合区中心工作,统筹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残疾人工作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听取工作汇报,解决协调残疾人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区人大、区政协高度关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每年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关残疾人权益的议案,并经常组织代表、委员到基层进行视察调研,指导残疾人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区残工委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将残疾人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的大局,统筹安排,确保了残疾人工作有计划、有落实。2015年我区被列为全国、省“救急难”试点区,率先出台《海珠区临时救助暂行办法》。落实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困难群众只需凭医保卡就可以直接享受民政资助减免划扣。

       二、不断拓展残疾人民生保障路径

       一是扩大残疾人社会保障覆盖面。我区为鼓励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按照《广州市残联、人社局、财政局、民政局关于资助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穗残联〔2015〕151号)有关要求,对我区户籍参加社会保险缴费有困难的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和非重度智力、精神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给予补贴或者资助,惠及139名符合职工社保资助条件的残疾人,总资助金额达157万元。二是实现残疾人“病有所医、病有所保”全覆盖。对持证重度残疾人、三级或四级精神智力类残疾人(含精神或智力残疾的多重残疾人)参加本市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个人应缴纳的费用进行全额资助,参加本市职工社会医疗保险个人所需缴纳费用,每一医疗救助年度800元以内由医疗救助金给予全额资助。三是残疾人专项福利落实到位,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每年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为区户籍残疾人发放慰问金,对低保家庭残疾人等困难残疾人给予生活补贴,对重度残疾人和非重度智力、精神残疾人给予护理补贴,补贴标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逐年调整。十三五以来,共计发放区内户籍残疾人慰问金500多万元,共审核发放“两项补贴”约25万人次7800万元,惠及1万多名残疾人群众。

       三、 扎实做好残疾人预防和康复服务

      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切实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和康复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康复中心(站、点)的改造,更新康复器材的配置,完善康复器具配置与管理制度。一是成立海珠区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通过各类辅具展示的形式,定期为社会公众开放,实现辅助器具知识宣传、信息咨询、辅助器具应用与推广。二是依托144个市定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康复站及各定点康复训练机构等资源,将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探索“社区+居家”服务新模式,开展残疾人社区+居家康复服务,让残疾人在社区、在家中就能享受到高效便捷且专业的康复服务。十三五期间,海珠区残疾人接受机构康复训练3025人次,资助金额达1175万元。三是引进优质社会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承接我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扎实开展各类残疾人康复项目,以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十三五期间,每年为不少于200名社区精神康复者提供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四是我区出台《2018海珠区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任务书》,积极联合卫生计生部门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产前三大重点病种筛查诊断、早孕建册等宣传,为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提供便利条件,构筑预防残疾第一道防线。

       四、多维构建残疾人教育保障体系

      一是加大投入,确保特殊教育经费支持到位。我区严格落实各项特殊教育经费,切实为特教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十三五以来,我区共分解省、市、区级特殊教育经费900多万元,用于投入到学校并专项使用。二是完善体制,加强行政指导与支持。成立海珠区特殊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区特殊教育工作、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努力实现对特殊学生“好照顾”→“好家人”→“好帮手”→“好公民”的培养目标。三是努力探索建立完善从幼教到职教的特教体系,实现义务教育零拒绝,确保残疾儿童100%入学。通过把好小一入口关、深化“特殊教育学校—特教班—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四级网络、开展特殊儿童学习能力评量、探索“普校—特教班—特校”转衔渠道的无缝衔接等举措,在确保残疾儿童100%接受义务教育基础上,致力于推动融合教育从义务教育阶段向两头延伸。四是将特殊教育向上延伸到职业教育。海珠工艺美术职业学校(原海珠区商务职业学校)于2013年开办启能班,以“能够顺利就业、独立生存和生活”为目标开始了中职特教班教学模式的探索,2016年建立产教结合工作室,开展校企合作,为启能班学生提供实训、实习与渐进性就业岗位。

       五、超额完成残疾人就业任务

      积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安置方式,连续三年超额完成残疾人就业任务。一是成立海珠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所。配备正式在编全面负责全区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二是加大残疾人保障金征收力度。我区一方面向用人单位宣传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政策,另一方面举办多种残疾人就业培训班、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和组织参加省、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十三五期间,共落实培训、扶持资金约36.37万元 ,扶持4名残疾人自主创业,举办各类残疾人培训班20期,培训残疾人480多人,举办了7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吸引约1110名残疾人参加,现场达成录用意向约234人,有效推进残疾人就业可持续发展。2016年实现我区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企业4648间、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910人、实收残保金2833万元;2017年实现年审企业4451间、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887人、实收残保金1900万元。2018年起,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工作,征收主体由区残联变为区税务局,区残联负责审核有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年审工作,区税务局负责未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残疾人保障金的征收,有力促进了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2018年,我区实现年审企业873间、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2065人、实收残保金11902万元的大幅增长。三是政府部门带头落实安排残疾人就业。在区残工委的关心和支持下,经多方沟通协调,我区决定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方式,为有能力、有意愿就业的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每个街道残联至少配备1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待遇达区级雇员待遇标准,协助街道残联理事长工作开展残疾人服务工作。十三五以来,共有23名残疾人成为街道残疾人专职委员。

      六、积极培育残疾人自强自立风尚

      我区残疾人多才多艺,在全国、省、市在文体、艺术、职业技能等竞赛中屡创佳绩。在积极组织优秀残疾人参 加省、市残联各项活动的同时,我区结合残疾人兴趣与特长,为他们充分打造展现自我的平台。一是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喜获佳绩。十三五期间,在“第六届广州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我区陈健获得了制图员(建筑CAD)项目比赛第一名、奖金1万元,胡慧钰获得画家(绘画)项目比赛第二名、奖金8000元。二是文体活动屡获殊荣。我区积极组织残疾人参加全国、省和市书画、羽毛球、乒乓球及棋牌等文体比赛项目,其中,温建荣、阳军等书画作品多次在省市参展获奖,杨健远在残疾人羽毛球运动比赛中成绩斐然,先后获得国际羽毛球比赛奖项3次,国家级羽毛球比赛奖项6次、省级羽毛球比赛奖项4次、市级羽毛球比赛奖项4次的优异成绩。三是举办残疾人字画拍卖活动。2018年,我区残工委充分发动辖内企业,举办“一纪茶情·大爱传递”广州茶博会获奖纪念茶和残疾人字画拍卖专题活动,残工委领导齐助阵——提供场地和平台、担任主持、捐献自画作品、捐献茶博会获奖纪念茶、指导建立慈善专款账户及使用等,此活动拍卖茶博会获奖纪念茶、残工委字画和残疾人字画共筹得善款12.196万元,此款将专款专用于帮扶、救助辖内户籍贫困残障人士及家庭。其中残工委字画和残疾人捐献的书法作品均受到现场爱心人士的热捧,共筹得3.676万元。

     七、大力推进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改造

    我区充分发挥各级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主流媒体,对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进行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和支持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良好氛围。一是全面推进残疾人居家无障碍设施改造。出台《海珠区残疾人家居无障碍改造工作方案》,自2012年起全面铺开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至2015年底,为793户肢体残疾人家庭提供土建设施的改造,为2315名视力和听力残疾人配发了无障碍信息终端,基本实现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全覆盖,提高残疾人的居家生活质量水平。从2016年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转为各街道日常工作,十三五期间,共计完成112户肢体残疾人家居无障碍改造任务,改造金额达47.7万元。二是按标准打造无障碍阅读网站平台。区政府门户网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1761-2012《网站设计无障碍技术要求》,以网站的数据信息为基础,通过JavaScript通用脚本在全站实现字体放大缩小、页面放大缩小、辅助线、高对比度等无障碍阅读功能,在网站右侧加挂显眼的无障碍阅读图标。三是不断完善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截止目前,我区无障碍设计纳入工程建设管理,在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设工程项目都严格落实无障碍标识等设计要求。我区拟开展第二批环卫公厕升级改造项目可研报告,项目拟设置无障碍厕所、无障碍通道以及残疾人儿童母婴配置遇意外报警装置等无障碍设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