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帮扶精神康复者早日“回家”
【引言】越秀区残疾人爱心家园,位于越秀区珠光街老城区,周一至周五每天迎接60多位来自越秀区内不同社区的精神康复者,在这里他们有些人精心摆弄植物,有些人加工各种手工品,有些人开展小组活动,总之,总能找到他们自己开心活动的地方。这里是精神康复者的另一个家——爱心家园。
□广州首家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
精神疾病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病,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的特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为解决精神残障人士“康复难、回家难、回归难”的困惑,越秀区积极开展社区精神康复的有益探索,于2013年5月构建残疾人爱心家园,成立广州首家集专业性、综合性及非营利性的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社区精神服务机构——越秀区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
越秀区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引入复元概念作为崭新的模式,与以往的康复模式不同,复元模式的重点不在于消除症状,也不局限于处理因精神病而出现的各种功能缺失,而是发挥康复者自身优势,重新建立个人能力及兴趣,衍生出新的生命意义和目标,逐步迈向自主、富有意义和希望的生活。
越秀区创新精神康复者服务模式,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为辖区内的精神康复者、疑有精神健康问题的人士及其家属或照顾者,提供社会适应性训练、职业技能训练、药物管理、心理疏导、事前预防、危机介入、实时支援、个案跟进、转介等社区精神康复支援及康复服务。配备专业社工和心理咨询师8名,聘请香港督导和本地资深督导展开的常态化专业支持;对接现有精神疾病防控体系,增加社区精神康复服务资源;与广州市惠爱医院(原广州市脑科医院)、社区医院等开展相关个案转介服务,结合康复者兴趣,开设园艺、音乐、手工、绘画等十几个兴趣小组,提升康复效果;开设情绪管理、复元故事、沟通技巧、认知行为、自信心提升等专业小组,提升康复者自我价值及能力;对康复者复元计划定期评估,重视家属参与,及时调整训练计划;2016年越秀区爱心家园正式成为香港园艺治疗协会的“园艺治疗专业实习基地”。
三年来越秀区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共服务精神康复者达到12360人次,长期持续性服务的有354人,提供服务累计达27999小时。康复者经过社工的专业辅导后,33%服务对象愿意接受社区康复,到中心参与活动,57%服务对象持续接受社工的服务,其中有17 %的家庭矛盾得到缓和,康复者精神状态明显好转。中心整合社会资源,为精神康复者打造了网络转介平台;建立康复者及家属沟通平台,提升家属互助。2015年广州市残联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中心末期综合成绩获得广州市第一名,得到服务对象和专家的高度赞扬,对建设平安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服务信息*
准入条件:越秀区户籍受精神健康问题困扰且有康复需求的精神康复者或家属;
办理流程:可通过社区居委、街道残联、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或区残联发起申请,可通过精神专科医院转介,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对申请人全面评估并批准后,制定个性化复元计划;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8:30-12:00 下午14:00-17:30(节假日除外)
联系方式:马淑华 83333453
□广州市首个社区精神康复者中途宿舍
“爱回家”精神康复者过渡性宿舍是爱心家园内为精神康复者提供的另一个社区康复服务项目,于2013年9月设立,是广州首家专门为精神康复者提供过渡性住宿的中途宿舍,是康复者出院后从医院过渡到家庭生活的缓冲带。宿舍服务主要为康复者恢复生活自理、社交能力,同时也给康复者家庭成员留出时间做好接纳准备。康复者普遍存在与人交往的困难,首当其冲的往往是家人,但复元需要家人的支持,在此时中途宿舍发挥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给家人一个喘息的机会,同时协调双方关系,提升互助能力。中途宿舍配备有1名主管、1名社工和3名舍监。现设有两个生活起居室及12张床位、煮食训练厨房及洗衣房等,提供药物管理、个人自理、理财、社区适应、社交支援等社区康复训练,聘请惠爱医院精神科医生每月进行监察,在复元理念的基础上提供个案管理服务,促进康复者得到全面的身、心、灵健康。三年来共接收精神康复者20名,目前12名离舍康复者中,90%在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社区融入方面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相对于入住前均能更好地融入社区及家庭的正常生活。
*服务信息*
入住条件:16-55岁越秀区户籍持精神残疾证、男性、无传染疾病、有监护人、自愿入住、认可服务内容;经由精神科专业医生评估身体、精神状况稳定的精神精复者;
办理流程:可由服务对象及家属主动向宿舍提出入住申请,经由社工安排评估后办理入住;
入住时间:周日20:00至周五16:30(节假日除外)
联系方式:谢倩莹 83342030
□居家残疾人灵活就业项目
残疾人外出就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如就业环境未能配合残疾人的需求而作出改变,岗位匹配程度低,残疾人的就业能力未达到企业需求等等。因此越秀区深入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促进有就业意愿及能力的居家残疾人就业。(一)居家残疾人手工艺品灵活就业电商平台项目。该项目纳入越秀区2016年民生实事之一,聘请专业团队的专业园艺师、高级电商销售技术人员等老师授课,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居家残疾人开展园艺、手工艺、电子商务技能培训,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产品,目前,参加园艺基础培训、手工艺培训的21名学员中80%的学员技巧达到良好水平,17名参加电商培训的学员中有3名学员已开通自己的淘宝店铺并尝试运营。(二)启动残疾人灵活就业基地。景泰蓝工艺画制作项目采用社会企业运作模式,培训居家残疾人就业。自7月26日以来,首批10名居家残疾人学员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工艺画工作室墙边已摆靠着众多精美成品与半成品,广州狮子会钟爱、爱满贯、传奇等服务队结对该项目,成为助残服务定点单位,购买居家残疾人景泰蓝工艺画产品,企业择优录用优秀残疾人上岗就业。(三)越秀区康园手工艺品义卖部。展示、义卖以智障和精神神精复者为主的残疾人手工制作的工艺品固定点,有纯手工布艺、十字绣、刻纸、面人、丝网花等产品。义卖部利用各类活动、节日、网络直销等手段开展残疾人手工艺品义卖活动,帮助残疾人增加收入。
*服务信息*
(一)越秀区居家残疾人手工艺品灵活就业电商平台项目
准入条件:持有越秀区户籍和残疾证,有就业需求和就业能力的18-55岁的各类残疾人。
办理程序:社工评估符合条件后,签订服务协议。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12:00 14:00-17:30(节假日除外)
联系方式:谢倩莹 83345661
(二)越秀区残疾人景泰蓝工艺画项目
准入条件:越秀区户籍持残疾证、无传染疾病、劳动就业年龄段内病情稳定、具备生活自理能力、具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愿望、有一定手工基础的居家残疾人。
办理程序:经评估符合条件后,签订服务协议。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12:00 14:00-17:30(节假日除外)
联系方式:吴老师 18928545635 李梅芳 83314505
(三)越秀区残疾人手工艺品义卖部
准入条件:持越秀区户籍残疾证,经由本人纯手工制作的串珠制品、十字绣制品、丝网花、珠子画等工艺品;(目前在售作品主要来自越秀区23个康园工疗站学员)
服务事项:手工艺品由制作者根据成本、市场规律等自行定价后,可经由本街道残疾人工作者转交到义卖部,作品成功售出后,去除成本全部金额返还制作者;
营业时间:实体店:周一至周五9:00至17:00(节假日除外)
淘宝店:周一至周日9:00至20:00
网址:http://jyxstudio.taobao.com
联系方式:黎丽 83345661
□越秀区精神康复资助、托养全覆盖
越秀区已形成一套完善的精神康复服务资助、托养体系,根据辖区内精神康复者的精神残障等级和需求分类,实施资助:(一)精神康复者专科门诊药费每人每月最高200元;(二)精神康复者住院治疗每人每年最高1万元(未含医保部分);(三)活动受限的精神一、二级康复者居家照顾服务每人每月300元;(四)分档次资助生活不能自理的精神康复者(含60周岁以上)机构集中托养每月最高4300元。
*服务信息*
精神康复资助条件:越秀区户籍,持精神残疾证或持有本市医疗机构出具的精神障碍医疗诊断证明;
精神托养资助条件:越秀区户籍,持精神残疾证,18周岁以上,已参加广州市城 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生活自理有困难的贫困精神残疾人;
联系方式:李莹姬 83310943
□越秀区精神康复者首部微电影
微电影《复元之路》取材于11名精神康复者自己的真实故事,灵感来源于2015年的话剧小组和故事小组,社工发现他们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重新梳理了自己的生命历程,改变了之前负面的看法。康复者经过大半年的排练,整理出自己的故事,并顺利担当主演和多个角色。他们勇敢地讲出自己宝贵的经历,为提高社会大众对精神健康的关注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社工在后期协助他们进行拍摄。微电影带来的是满满的感动和正能量,这些喜人和感动的瞬间,是精神康复者一点一点回归家庭、融入社会的见证,虽然他们每一步都走得很艰辛,但是依然在前行。
□结尾的话
近几年,越秀区不断优化及完善精神康复服务工作,不断探索社区精神康复的路径和新方法,帮助精神康复者早日“回家”。在精神康复者们努力迈向“回家”的路上,我们呼吁全社会,从“心”认识精神康复者,用实际行动关注、关爱这群特殊人群,让他们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附社区精神康复案例:
【案例一】中途宿舍舍友阿伟
阿伟在2013年中途宿舍成立之初就已入住宿舍。曾经深受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折磨的他,几乎失去了生活的能力,需要母亲照顾全部生活起居。当时的阿伟一度怀疑自己的人生,非常自卑,觉得无所适从,既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解决疾病的困扰,也不知道以后的生活应该如何打算。仿佛被困在精神疾病的世界里,独自回旋在思维障碍的漩涡中,自己出不来,他人走不进。最无助时,他甚至想过轻生。入住中途宿舍之后,针对人际交往、生活自理等问题,社工与阿伟制定了复原计划。而在宿舍生活中,舍监也帮助阿伟做好生活自理、药物管理、财务管理、煮食训练等等日间训练。同时,社工也会定期与阿伟进行面谈,就人生的意义、自我的肯定等话题进行过许多次的交流。现在的阿伟,能够重拾对生活的信心,虽然仍未确定未来的人生方向,但已能够尽己所能过好每一天。今天的他,已经基本学会了生活自理,还能够到庇护工场做手工,正准备离开宿舍,完全回归到家庭生活。如今的阿伟,已不再是那个为精神疾病所困的他,他已懂得如何把心声与身边的人交流,家人、社工、舍监、舍友……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他的世界,而他也走出了过往的阴霾。
【案例二】越秀精综案例好姨
好姨,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史20年。她与丈夫育有两个儿子,关系亲密,但与其他亲戚关系紧张,导致病发。她定期复诊,按时服药,没有出现幻觉妄想等病征,但内心自卑,行为退缩,社交功能减弱。经社工评估,她缺乏支持性环境,内心渴望被认可和被尊重。社工为其安排一系列阶段计划,第一,在家人参与及帮助下与康复者建立关系,社工运用同理心真诚地接纳康复者,令其走出家门,接受社工的服务。第二,与好姨共同商讨及制定个案计划,改变非理性观念,找到合理的需求介入;第三,为好姨建立社交网络,获得朋辈支援。透过参与中心的小组和活动,她认识了一群“歌友”、“武术之友”,渐渐懂得用自身的经验鼓励病情不稳定的康复者,重建自信心;第四,降低社工的主导作用,发挥同路人的角色,陪伴她度过难关,引导康复者发现自身的优势,获得他人认同。
好姨坦言自己开朗了,也认识了很多康复者朋友,而且经常参与中心的活动,身心得到放松。她与家人的关系更密切,也更关爱自己。社工鼓励她把自己擅长的缝纫技巧用于帮助别人,同时她亦帮忙向更多的康复者宣传社区康复,她的角色已成功从受助者向助人者转变。后期社工将继续巩固好姨的成功经验,使她能独立处理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