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残联动态>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全国部分省市残疾人小康指标体系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作者:宣文部 | 来源:广东省残联 | 发布时间:2013-03-29
广东残联12月11日消息:由中国残联召集的全国部分省市残疾人小康指标体系研讨会12月10日上午在广州市召开,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原中国残联理事长郭建模和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周炳南等领导出席会议。参加研讨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河北、辽宁、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14个省、直辖市的残联理事会领导以及专家。

  本次研讨会主要议题是:1 ,残疾人小康与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2,实现残疾人小康的基本途径、发展战略选择以及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3,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残疾人小康指标体系;4,残疾人小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指标及监测评估标准。

  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周炳南同志代表省政府向会议致欢迎词,他说:残疾人是社会弱势群体,也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广东省委、省政府一贯关心残疾人、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残疾人工作纳入了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日程,同时也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和大力支持,使我省的残疾人事业有了很大进步,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文化生活、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残疾人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在这里,我特别指出两点,第一点是,残疾人工作纳入全省大局。今年我省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出了"实施十项民心工程",不仅重点涵盖残疾人在内的广大困难群众,其中还有一项"助残济困工程",对改善残疾人状况、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重点包括出台三个法规(《广东省残疾人优惠扶助规定》、《广东省残疾人儿童康复办法》、《广东省无障碍设施条例》)、提高四个率(就业率、入学率、康复服务率、社会保障率)。实施"助残济困工程",是我省率先基本实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基础,目前全省上下已经形成统一认识,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贯彻实施。残疾人工作真正纳入到全省工作的大局进行统一部署,在我省过去是没有过的,从另一个角度说,"十大民心工程",增强了全省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信心。第二点是,我省不断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财政投入。去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十五"期间的前三年我省省级财政共安排残疾人专项资金共10935万元,增长幅度很大。其中解决了经济落后地区残疾人康复经费的财政转移支付,一年超过1000万元;省级残疾人康复教育基地连续两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前期和首期建设;明确就业保障金20%支持各地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农村扶贫,每年也超过500万元;省人大关于"社会福利彩票20%划拨同级残联用于残疾人事业"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并得以落实。最近,省政府有关领导又作出批示,解决两个"500万"--520万帮助52个贫困县级残联解决交通工具,每个县补助10万;500万解决省残联用于购置办公场所的欠款。这两项资金有望于近期落实到位。我们认为,加大投入,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实践证明,只要领导认识到位,经费适度支持,残联工作路子清晰、积极性高,残疾人事业取得新突破是有希望的。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残疾人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广大残疾人的政治诉求。做好残疾人工作,带领残疾人奔小康是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残联组织的历史责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当前,广东上下正围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力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发挥排头兵作用。过去20多年来,广东作为改革开放"试验区",挟天时、地利、人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等有利条件。在残疾人事业既有一定的发展水平,又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一定差距的条件下,实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必然要求残疾人事业要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事业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2001年广东省残联和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门成立"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组,初步提出了广东省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得到了各方的充分肯定。残疾人事业现代化与残疾人小康从概念上和内涵上有明显的差别。残疾人小康指标必须具有科学性,更具可衡量性、可操作性。我相信,通过这次研讨会,残疾人小康体系将更为清晰明朗,为全国各地指明一个方向。

  广东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郭德勤同志作了题为"深入开展残疾人小康指标体系研究,加快残疾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的发言。郭德勤同志在分析了我省残疾人现状和社会发展客观要求之后,提出了我省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几个方面工作重点:

  (一)着力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经济和物质生活的几大指标中,最关键最重要是人均年收入,只有年人均收入水平高了,恩格尔系数、衣着消费支出、住房水平才能得到改善,而人均收入的高低,就要看就业情况如何。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也是残疾人奔康的根本途径。

  1、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推行依托大中企业、民营企业集中培训、集中安排、集中管理的新路子,努力提高残疾人就业率。

  2、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在全省建立扶贫培训基地,带领农村残疾人劳动脱贫致富奔小康。

3、抓好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残疾人的素质。筹建省残疾人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推动现代化教育,发展残疾人远程教育;依托普通高校合作开办二级学院,全面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二)全面推进康复工作,努力满足残疾人第一需要。

  残疾人康复是残疾人奔小康重要指标之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把残疾人康复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残疾人康复的需要,以人口覆盖面为核定投入基数,安排落实康复经费,并随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残疾人康复要求的增加而逐年递增。

  2、推进学龄前残疾儿童义务康复的立法。

  3、全省各县、市(区)都要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逐步实现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为基础,家庭康复为依托的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尽快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总体目标。

  (三)努力营造全社会助残的社会环境。

  1、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把发展残疾人事业纳入法制化轨道,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全力推动法律援助。

  2、切实做好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和建立残疾人医疗保险制度。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

研讨会历时两天,各地将充分交流和讨论,这有助于推动我省残疾人小康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造福于我省残疾人事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