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残联动态>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广州市残疾人剪纸工艺作品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展出

作者:陈炜裴、李允平 | 来源:广州市残疾人事业信息中心 | 发布时间:2013-03-29
10月28日上午,由广州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赞助,广州市肢残人士联谊会、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联合举办的广州市残疾人剪纸工艺汇报展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正式开幕。此次展出的作品,是热衷剪纸艺术的残疾人在离休干部、业余剪纸艺术家吴海清老师指导下,经过短短三个月学习后制作的,他们用灵巧的手,剪出了剪纸艺术独特的美,也剪出了对新生活的无限向往和热切追求。这次汇报展不单展出了剪纸作品,还展出了一些木雕工艺品,充分展现了广州市残疾人多才多艺的精神风貌。

  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宋碧文、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广州市群众艺术馆等领导、赞助单位广州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的代表出席了开幕式。此次展出的作品共二百多幅,参展学员二十多名,作品内容题材广,吸引了广州电视台、信息时报等传媒前来报道。主办单位广州市肢残人士联谊会的有关人士对记者说,联谊会拟筹建“残疾人手工艺工作平台”,试图拓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渠道,发展广州旅游工艺品,让更多的残疾人接受技能培训,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尽情地施展才能,发挥潜力,实现自身价值,最终服务社会。

  家住芳村区白鹤洞、患小儿麻痹的残疾人陈翠冰,用红色宣纸创作了一套19张名为“命运”的剪纸艺术作品,作品中残疾人运动健儿矫健的英姿和残疾人艺术家优美的舞姿,反映出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那些别具古朴韵味的木雕作品,象孙文的《博爱》、董其昌的《兰思》也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广州市助残标兵周仕伦先生还当场以1000元买下了一幅由重度残疾人刻制的《花好月圆人寿》木雕作品,参观者当中,一位外国友人对患有脑瘫兼综合残疾的何静刻的木雕表现出极大兴趣,并耐心听翻译解释唐代诗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郑板桥字)中深藏的意蕴,对何静小姐精湛的手艺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赞叹不已。广州市美术家协会的艺术家十分敬佩残疾学员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表示今后创造条件培训这些有志于剪纸艺术的学员,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和技艺,把剪纸艺术发扬光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