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精神健康:从了解开始”
精神卫生问题作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己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共识,精神卫生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对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全球约有4.5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仅我国(不含台湾和港澳地区)就有1600万人,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约占20%。广州市精神病患者仅登记在册的达4.3万人。2001年3月8日,江泽民主席在致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博士的信中提出要“动员全社会,努力为精神障碍患者重返社会创造适宜的环境”。
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关注和重视精神卫生工作。“九五”期间,我市卫生、民政、公安、残联等部门在覆盖666万人口的12个区、县级市开展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重点进行了基线调查、建档立卡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25100名重症精神病患者建档立卡,对其中24647人进行监护,监护率达98.1%、显好率达73.3%、社会参与率77.4%,肇事率下降至0.028%,解除了397名精神病患者的关锁,救助贫困精神病患者7811人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庭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的重新组合、就业问题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使精神病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我市将在“十五”期间,进一步加大对精神病的防治和控制的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筹资模式,解决贫困精神病患者的基本医疗康复费用,加强培训基层精防康复工作人员,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努力为精神病康复者提供劳动就业的条件,加强规范化管理,推广使用精防工作全国统一表卡,宣传普及精神卫生常识。
精神卫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各类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举办为精神病患者提供康复服务、技能培训、生活照顾的机构,对接受有劳动能力的精神残疾者就业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大众传播媒介及各宣传教育单位要加强精神卫生宣传、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的工作,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防病知识,消除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和歧视,为精神疾病患者重返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精神健康:从了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