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性就业”有助智障人士圆就业梦
一年一度的“3·11国际尊严尊敬日”又将到来,弱势人群的无差别就业问题再次受到社会的关注。今天,广州慧灵智障人士服务中心在穗发布《成年心智障碍人士就业状况和需求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昨日,“慧灵”向本报透露该报告内容:约两成心智障碍者通过就业培训具有了简单的工作能力,但由于社会偏见、工作机会缺乏以及信息沟通不畅,仅有2%的心智障碍者在普通企事业单位实现正常就业。该报告提出,要解决心智障碍人士就业问题,“支持性就业”模式或有助问题解决。
●南方日报记者 赵新星
现状
2%心智障碍者实现正常就业
根据公开的数据,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全国残疾人就业率不足四成,心智障碍者就业率更低,我国的智障人士约有1200万人,其中有较好工作能力并处于就业年龄段的150万人,广州市智障人士人数约2.5万人,16岁—59岁处于就业年龄段的智障人士约8000人。
据介绍,为了解心智障碍者就业现状及需求,为相关职能部门及机构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在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的支持下,广州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广州越秀启智学校、广州慧灵智障人士服务中心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同发起成年心智障碍者就业状况和需求调研。
通过对主要来自广州的203个心智障碍者的监护人以及相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不管是心智障碍者本人还是其监护人,对于就业的需求都很强烈,其中42%的心智障碍者表示“很希望工作”,62%的心智障碍者监护人也强烈希望他们能够“正常工作”。
然而,与之相应的残酷事实则是:此次调查的结果显示,仅有2%的心智障碍者目前正在普通企事业单位正常就业。未能正常就业的心智障碍者大多被安置在残联下属机构或者待在家里,即使有32%的心智障碍人士找到了就业的“挂靠单位”,但实际上他们并不需要在那里工作,企业只负责买社保、发工资,有的还没有工资。
原因
外界偏见阻碍心智障碍者就业
为什么心智障碍者的就业率如此之低呢?《成年心智障碍人士就业状况和需求调研报告》对其原因进行了说明。
一般人可能认为,心智障碍者不可能具备工作能力,但这份报告否定了这样的观点。调查表明,的确有约30%的心智障碍者没有能力理解“工作”的概念,但其他的心智障碍者则完全可以通过接受教育和培训掌握工作的技能。
该报告指出,在广州的调查显示,近八成的心智障碍者接受过学校教育,两成接受过职业培训并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比如简单的手工制作、清洁卫生、运输快递、办公室杂务乃至园林工艺、汽车美容、西点面包制作、餐厅乐器演奏等。
该报告调查表明,真正阻碍心智障碍者就业的因素主要来自外界。首先,受偏见影响,愿意向心智障碍者提供就业机会的企业和机构非常少;其次,心智障碍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就业信息的渠道非常狭窄;再次,心智障碍者在工作中缺乏必要的安全及生活保障。
对策
“支持性就业”或是出路
针对阻碍心智障碍者就业的主要原因,该报告提出“支持性就业”这一解决方案。据介绍,“支持性就业”即由支持性就业服务机构派出就业辅导员,全职辅导和监督心智障碍者参与工作,使其能够在非专门雇佣特殊弱势人群的普通企事业单位获得常态、稳定并有收入的工作机会。
该报告认为,由于有专业的评估与培训用以提升心智障碍者的工作能力,有就业辅导员的跟踪辅导与陪伴来保障其人生安全与正常生活,“支持性就业”可有力提升心智障碍人士的就业率。据慧灵智障人士服务中心谢诗韵介绍,去年已有箭牌糖果、欧派厨具等企业雇佣其智障学员,今年又有大家乐餐厅、满堂红地产、正佳集团加入这一行列,心智障碍者在这些企业主要从事清洁卫生、文件传递、餐厅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谢诗韵告诉记者,慧灵的服务理念是“推广社区化服务,提高智障人士生活品质”,而生活品质需要社会建构,是建立在心智障碍者的生活正常化、主流化和融合化基础上的,因此,让心智障碍者正常地参与社会化就业是尤为重要的一环。
“工作是所有正常的成年人获得成就感与个人价值之所在,对智障人士也是如此;在特殊机构之外的工作环境当中工作有利于智障人士融入主流社会生活;就业可以扩大智障人士的独立生活能力,这是他们被社会视为独立的个体并给予应有的尊重的前提。”谢诗韵说,这是促使慧灵为智障人士开展支持性就业相关服务的最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