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撩人催生文化雅集——《广州D视角》杂志座谈会暨林英文学作品赏读沙龙活动
白云山麓,柯子岭下,绿树掩映间,坐落着一间由智障人士当服务生的广州市残疾人展能中心咖啡厅。2012年6月21日上午,广州市残联《广州D视角》杂志编辑部,假座这里举办“《广州D视角》杂志座谈会暨林英文学作品赏读沙龙”活动。
《广州D视角》是广州市残联的一份内部刊物,一贯以传达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沟通残疾人和政府的桥梁,反映新时代残疾人的精神风貌为宗旨的杂志。最近,为让残疾人同享公共文化服务成果,提升广州市残疾人的文化艺术素质,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杂志来了个华丽转型,定位残疾人文化刊物,以刊登残疾人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和残疾人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作新的探索和尝试。在全新一期的《广州D视角》中,首推了视障人士林英散文集《用心看世界》中的多篇文学作品,以及众多名家的点评内容,得到残疾读者和社会人士的好评,甚至引发了《羊城晚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
上午约九点,展能中心的咖啡厅恬静优雅,柔和的灯光下一阵阵幽幽的书香夹带着浓烈的咖啡芬芳在空气中弥漫、交融。30多位被邀出席的作者在这宽松的环境情调中,一同品读林英的佳作,畅谈文化艺术之灵魂给残疾人生活带来的变化,藉此催生出更多更有文化底蕴的凝聚力、创新力。
林英,一位时尚女性,身穿旗袍,娉婷玉立,温婉、平和、落落大方的言谈举止,流露出知性的灵秀。有谁知道,她那明亮的眸子却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从十几岁开始视力一直下降。她高考成绩优秀却因眼疾被大学拒之门外。她没有被苦难击倒,而是以一颗平常心坦然面对,积极乐观。她通过努力,最终毕业于广东省成人科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现任职广州大学图书馆。多年前就热心创办了“中华视网膜病变互助网”(如今是中国视网膜病变者委员会官方网站),搭建起一个与海内外病友相互交流、彼此互助的平台,她还是中国视网膜病变者委员会副主任。而就是这样的一个柔弱女子,穿西藏、过海南、游华东、览凤凰,还出了书。在她的《用心看世界》里,林英的文笔自然流畅,写作手法多样,白描、借景抒情、寓景于情,她用心地看,用心地领略,用心地表达自己的真、善、美,不矫揉造作,不故作姿态,把一颗晶莹剔透的心展现在人们面前。
林语堂说过:“论文字,最要知味。平淡最醇最可爱,而最难。何以故?平淡去肤浅无味只有毫厘之差。作家若元气不足,素养学问思想不足以充实之,则味同嚼蜡。故鲜鱼腐鱼皆可红烧,而独鲜鱼可以清蒸,否则入口本味之甘恶立见。”道出了真情实感对文学作品的重要性。
参与这次文化沙龙活动的大多数是积极向《广州D视角》撰稿的广州地区的作者。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纷纷表达品读林英作品后的体会和感想,其中有批评和建议,也谈了自己的创作体会,希望通过努力,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面世,立于中国的文学之林,更盼望林英作品能再次给读者带来新的惊喜。
会上,大家还对这份反映残疾人心声的自己的杂志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在出版印刷版的同时,希望能相应出版一份适合视障人士听读的电子版或音频版杂志,同时增加发行印刷的数量,让更多的人能及时读到杂志,还有美术专家也对杂志的封面封底、版式设计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这些意见,均得到与会领导和编辑部的认可,表示将广纳建言,共同把杂志办成贴近残疾人和读者喜爱的读物。
参加文化沙龙活动的有广州市残联梁左宜理事长、《广州D视角》的孙占利主编以及编辑部成员,梁理事长以一位读者和作者的身份参加沙龙活动,他提出了目前残疾人文学创作上的一些思考和迷茫,对杂志的办刊思路给予了肯定和指导,对与会作者提出要求,希望各位继续努力,以新的角度、新的思维、新的切入点,多出精品、雅品,共同把《广州D视角》办成一份让全社会了解残疾人和反映残疾人文化生活的平台。
“沙龙”是法语Salon一字的译音,从十七世纪,巴黎的名人常把客厅变成社交场所。进出者多为戏剧家、小说家、诗人、音乐家、画家、评论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等,他们志趣相投,聚会一堂,一边就共同感兴趣的各种问题无拘无束地抱膝长谈。后来,人们便把这种形式的聚会叫做“沙龙”。
如今,残疾朋友也品尝着香浓的咖啡,倾听着舒缓的音乐、嗅着撩人的书香,让残疾人独特的文化艺术充分沉醉在文化服务的氛围中,赋予“沙龙”全新的标签。“沙龙”活动或许是姗姗来迟,或许只是生活中的一小节点,但它的到来,让残疾人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更加精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