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不孤独——广州市康纳学校纪念第4个世界孤独症关爱日系列活动拉开序幕
有爱,不孤独
——广州市康纳学校纪念第4个世界孤独症关爱日系列活动拉开序幕
春暖花开的三月,处处生机盎然,充满着生命无限的活力;在春天温暖的和风里,让我们一起播下希望的种子。
孤独症儿童,是一个数目不断增加、并亟待全社会了解和关爱的群体。有人说,他们是那天上的一颗颗星星,孤独地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让人感觉他们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于是,有人为他们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星星的孩子。
唯有爱,才能帮助他们走出孤独,回归这个精彩的世界,和我们一起迎来希望。
有爱,就不孤独;有爱,就有希望。
迎接4月2日——世界孤独症关爱日
康纳在行动
为了提高人们对孤独症的认识,争取早期治疗改善孤独症的状况,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孤独症关爱日”(World Autism Awareness Day),以提高人们对于孤独症及相关研究和诊断的关注,希望这一举措能够帮助各国致力于消除孤独症患者面临的障碍,提高国际社会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孤独症的重视。
作为国内首家专门为孤独症儿童提供早期干预和义务教育,并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的公立特殊学校,广州市康纳学校在第4个世界孤独症关爱日来临之际,安排了比往年更加丰富多彩的纪念与宣教活动,如:
1、社会实践活动:分别组织小学部与学前部的孤独症学生前往广州市蔬菜公园和百万葵园春游,活动分别由广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和广之旅两家企业爱心资助。
2、广州各大高校巡回宣讲活动:将于4月2日在中山大学(大学城与珠海校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仲恺农学院等多家高校同时开展宣传活动,并陆续举办专题讲座,向大学生宣传孤独症知识。
3、网络宣传活动: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发起线上活动,并联合部分网站推出专题,传播孤独症知识,增进人们对孤独症的了解,呼吁社会关爱孤独症群体。
欢声笑语——爱在广州蔬菜公园
3月24日,广州市康纳学校小学部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前往广州市蔬菜公园开展春游活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体验春天的气息;也由此拉开了广州市康纳学校纪念第4个世界孤独症关爱日系列活动的序幕。
广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不仅全额资助了本次活动,还派出大巴接送参加活动的师生和家长,酒店的4位经理也以志愿者的身份一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整装待发,开启快乐之旅
“妈妈,我们要去春游啊!”难掩喜悦心情的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了,但仍不忘温习老师在课堂上交待的春游注意事项:要听老师和爸爸妈妈的话,不到处乱跑;摘下来的水果蔬菜不能直接吃,不让摘的果实不要摘,等等。
8点30分,孩子们以康纳特有的排队方式——拉着前面一位同学的衣服有序地登上了酒店派出的大巴,向目的地广州市蔬菜公园进发,开始了一天的快乐之旅。
本次活动是孩子们走出课堂,泛化所学知识,认识大自然,学习社会规范,提高社交沟通技能,尽快融入社会的一次重要实践。
奇蔬异果——生动的户外大学堂
经过十几分钟的车程,孩子们来到广州市蔬菜公园。在家长和老师的带领下,孤独症儿童走进蔬菜大棚,近距离观察和接触各种奇异的蔬菜和水果,以及让人大开眼界的“蔬菜艺术品”。如用不同颜色的豆子做成的地球模型、五羊雕塑,用辣椒、南瓜等盖成的“蔬菜屋”。
经过一片桑葚藤,上面挂满了红色还没成熟的桑果。老师一边给孩子们介绍,一边嘱咐大家不能摘上面的果实。孩子们也懂事的点头:“不能摘果实的。”走进宽敞明亮的智能温室,大家马上就被形态各异的瓜果吸引住了。一位细心的孩子还发现了一个“秘密”,他用手指着蔬菜的根部喊:“水!”原来这些蔬菜都是无土栽培的!有的孩子就问:“没有土也可以种菜吗?”导游阿姨解释道:“因为水里面已经有很多营养啊。”不一会儿来到了甜椒棚,每棵树上都挂满了红的、黄的拳头般大的甜椒。导游阿姨说:“这些可不是普通的辣椒哦,可以生吃,非常有营养。”得知可以采摘后,大伙都不客气了,马上行动起来。孩子们也抵挡不住又大又红的甜椒的诱惑,给父母当起了小帮手。有的和妈妈一起摘,有的把妈妈摘好的甜椒装进塑料袋。
在参观的过程中,各种各样新奇的水果蔬菜也激发起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不停地问这问那。而家长和老师也趁机抓住难得的机会,再次重温课堂上所学的各种知识,效果还真不错哦!家长和老师不由感叹:外出实践,让孩子们的学习更有成效,进步更大了。
亲子种植——播种新希望
在参观完蔬菜区后,孩子们来到野菜区域。
先是公园的导游阿姨为大家做示范,教大家如何种植野菜;随后,跃跃欲试的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领了种菜用的小锄头、洒水壶,还有菜苗,开始在现实版的开心农场“种菜”。孩子们拿着小锄头和洒水壶,有板有眼地种起了菜——挖坑、种下菜苗、培土、浇水,可认真啦!期间自然少不了爸爸妈妈的帮助和鼓励。最后,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垄垄绿油油的野菜,孩子们露出了灿烂甜美的笑容。
孤独症儿童未来的希望,需要我们携手创造,以全社会关爱之力帮助他们成长,营造平等、尊重、接纳的良好氛围。
互动游戏——亲子情深,其乐融融
体验完“种菜”的乐趣,也临近午餐时间了。在蔬菜公园的餐厅里,大家有机会品尝最新鲜的蔬菜,补充上午劳动时消耗的体力。
午餐之后,以班级为单位的互动游戏活动开始了。精彩热烈的老鹰捉小鸡,紧张刺激的二人三足,还模拟钓鱼、身体运球等游戏,老师、孩子和家长们一起玩得不亦乐乎。通过这些游戏,孩子们可以学习如何与同伴合作、如何鼓励他人等社交技巧,同时也让家长从长期的照料压力中释放出来,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增强亲子关系。
游戏结束后,各班的孩子、家长和老师还铺开画纸,集体作画,表达今天的收获和心情,并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画作、介绍其中的含义。
最后,广州市康纳学校的老师向广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的4位经理赠送了由孩子们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以感谢酒店对本次活动的支持,以及对孤独症儿童的关爱。酒店的彭经理高兴地接受了礼物,并表示:“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理解孤独症儿童,也希望通过我们这个小小的行动,影响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为孤独症儿童的成长出点绵力。”
关爱孤独症儿童——需要政府与社会都“给力”
现实——面临倒三角危机
由于我国对孤独症的研究起步较晚,能够认识、诊断和掌握专业康复教育方法的人才极端缺乏,尚未建立完善的干预、服务与社会保障体系,相关的医疗与康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孤独症儿童普遍面临康复难、上学难的问题,多数孤独症儿童及其家人还处于自我救赎、自我挣扎、孤立无援的困境中。
同时,我国虽有相关的患病率报道,但尚缺乏较完整且让人信服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根据目前国际上认可的患病率1%的数据来计算,国内目前有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人群约一千多万,其中儿童有约300万,其中孤独症儿童约占ASD的1/3,即孤独症儿童约100万,阿斯伯格综合征与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患者共约200万。
与庞大的社会需求相比,国内仅有500多家孤独症康复机构,且95%以上为民间机构,整体发展水平滞后,服务规模与专业能力有限,仅能为不到一成的孤独症儿童提供服务,为成年孤独症患者提供服务的更是凤毛麟角,呈现出典型的倒三角形危机(如图所示)。
曙光——政府与社会开始重视
近年来,数量日益庞大的孤独症群体以及相关联的服务与保障问题,已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2006年,我国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中将孤独症列入精神残疾范畴;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在全国选择31个试点城市,探索建立孤独症儿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康复训练的干预体系。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发展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了孤独症儿童的教育问题。中国残联于2009年启动贫困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为3至6岁享受低保及家庭经济困难的孤独症儿童提供连续3年每年补助1万元的康复训练费用。2010年卫生部印发《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以进一步规范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使儿童孤独症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的康复治疗。
除了来自政府的政策支持与残联系统的努力,近年来,在业界及家长的大力倡导之下,媒体对孤独症的报道日益增多,社会大众对于孤独症及其后果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对孤独症群体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来自高校、企业等单位的志愿者开始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使之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
未来——任重道远
面对无数尚无机会接受专业康复教育的孤独症儿童,以及重压之下的家庭,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在未来,我们希望在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支持下,逐步落实免费康复政策,逐步构建孤独症社区康复网络,使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儿童能够就近接受专业服务,并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国家应鼓励残联、教育系统大力发展公办康复教育机构,积极扶持民办康复教育机构(如简化注册程序、政府购买服务、提供资金、场地、培训等支持);积极推广成熟的康复教育模式,提高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平;与高校合作,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加强从业人员、家长、志愿者的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孤独症相关科学研究工作,为孤独症干预实践提供指导;推进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在普通学校增加特殊教育资源;开展孤独症青年职业训练及支持性就业服务,使具有就业潜力的孤独症人士能够凭一技之长立足于社会;建立更多专业的安养或托养服务机构,解决弱能孤独症人士的生活照料问题,使其父母在年迈时无后顾之忧;广泛开展社会宣教工作,促进人们对孤独症的认识,使大家能够以理解、尊重、接纳和关爱的态度与孤独症人士相处,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为孤独症人士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享有康复教育等合法权利营造积极和谐的社会环境。
积极为孤独症人士构建完善的服务与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有利于提升孤独症人士的生存质量,帮助减轻家庭的负担,促进家庭的和谐稳定,而且有效的干预和服务还能为社会节约巨额成本,并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所以,孤独症事业也是一项艰巨但意义重大的社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