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残联动态>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残疾人家庭教育交流会 残疾妈妈分享幸福之道

作者:许琛 | 来源:金羊网 | 发布时间:2013-03-29











  金羊网讯 记者许琛、实习生李萍报道:5月10-11日市残联特别举行“2008广州市残疾人家庭教育交流会”。众多的残疾妈妈上台和大家分享自己与孩子共处的“幸福之道”。

  我识字是儿子教的

  家住越秀区的何女士患有小儿麻痹,双下肢残疾,到了36岁才结婚,剖腹产下了儿子。孩子3岁的时候,何女士因和丈夫感情不合离了婚。

  单亲妈妈不好当,但何女士却说,儿子很懂事,几乎不用多操心。相反,儿子还教会了妈妈识字。“儿子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跟他说,妈妈没有文化,你好好读书,上课好好听讲,听完了回来教妈妈。他回家后真的找来小黑板,一笔一划地教我写字,真像个小老师”。

  聋人妈妈润物无声

  梁女士和丈夫都是聋人,他们有个可爱的女儿,今年20岁了,正读大学二年级。但双亲都是聋人,孩子如何与他们交流沟通呢?

  梁女士打着手语说:“女儿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就要面对一个有听力残疾的父母而带来的无声家庭,做父母的无法与她进行良好的沟通,更别说给她很好的教育了。女儿只能靠自己摸索来探解生活中的奥秘,或由其他的家人进行教育。”

  尽管有口难言,但梁女士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孩子的成长中,身体力行地去做,更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女儿两岁的时候,梁女士报读了服装裁剪班,学会为女儿设计童装,做衣服。过了几年她又学会电脑,连续考取中级、高级电脑等级。接着,梁女士还考上残联电大的大专班。

  女儿在父母的影响下,从小学到大学,都担负着校内外各项工作,取得了好的成绩。她从小就学会了手语,充当父母的手语翻译。

  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荔湾区的陈女士患有眼疾,视力不到0.1。陈女士说:“儿子出生后,我们发现他不但遗传我的眼疾,还遗传了他父亲的哮喘。从他9个月到6岁,几乎每天都往医院跑。”

  陈女士听说游泳对提高抵抗力、防止哮喘很有效果,就让儿子从6岁开始学游泳。“学了6年,他不但学会了所有的泳式,而且哮喘病也基本断了根。”更让陈女士自豪的是,儿子在2005年至2007年中,参加各类游泳比赛,均获得好名次。

  为了给孩子起好头,陈女士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我从不讲脏话、不随便乱丢垃圾、不乱穿马路、积极参加家务活动、工作上努力进取。所以儿子也没讲脏话、遵守交通规则、自觉把垃圾放进果皮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