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残联动态>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全国表彰:广州市康纳学校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作者:办公室 | 来源:广州市康纳学校(广州儿童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 | 发布时间:2025-05-19 浏览次数:

2025年5 月16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表彰了200名“全国自强模范”、200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其中,广州市康纳学校(广州儿童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图片1 图片1

广州市康纳学校(广州儿童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是国内第一所专门服务16岁以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公立全日制特殊教育学校与研究机构,隶属于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秉承“以爱育爱,让生命绽放光彩”的办学理念,扛起国内首家重任,开创我国孤独症康复教育新模式,不断深化“家校社医”协同育人机制,积极研发孤独症融合支持性课程,出版专业书籍,为全国多家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机构提供跟岗服务,多举措推动孤独症康复教育发展。

一、精准定位,开创孤独症教育新模式

自2005年创办以来,学校致力于填补国内孤独症康复教育领域的空白,确立了“三基地一中心”的办学定位,即孤独症科研基地、康复教学示范基地、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以及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形成了涵盖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亲子教育、义务教育、职前教育、康复治疗、家长支持、融合支持、社工服务、专业人员培训、科学研究等全方位的服务体系。

学校积极探索适合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模式,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教育阶段的学生,构建了个性化的服务体系。对于学龄前阶段,构建了“亲子班 + 幼小衔接 + 融合班”三种模式相结合的学龄前服务体系;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精品化的课程育人理念,践行“三全育人”模式。通过这些创新举措,学校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了系统、科学、个性化的教育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深耕教科研,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康纳学校重视教科研,推动孤独症康复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打造了一支多专业高素质教师队伍,包括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22人,教师们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学校科研成果显著,申请各级科研课题90项,在各级评比中育人成果案例获奖157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8篇,其中17篇被SCI和SSCI收录。立项广东省教育厅特殊教育精品课程4项、内涵建设1项、孤独症研究基地1项,获得广州市教学成果1项,出版专业书籍3本,为孤独症康复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作为孤独症随班就读指导中心,为10余家幼儿园和小学提供评估、课程指导、师资培训等支持。研发了社会情绪、社会情感、执行功能等课程,为特需学生、教师、家长提供培训服务,取得良好效果。

三、助力学生成长,激发潜能展风采

康纳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专注于挖掘孤独症学生的潜能,并在美术、音乐、体育等领域帮助他们发现学习的乐趣,展现才华。通过个别化的教育方案和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学校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在艺术领域,康纳学校的学生们在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其作品被用于公共艺术项目,如广州地铁的Q版列车模型。此外,学生们在国际和国内艺术节中也屡获金奖,以及在广东省残联组织的绘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学校还出版了学生画集《孤独症孩子眼中的世界》,展现了他们的艺术天赋和内心世界。

在家校协同方面,康纳学校为12189个家庭提供了咨询服务,并对8649人次的家长进行了培训。学校为约4147人次的孤独症儿童提供了不少于半年的康复教育服务,其中143名儿童在康复后成功融入普通幼儿园和小学。

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是广州市康纳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学校将珍视这一荣誉,未来我们定当初心如磐,以更优质的教育和更专业的服务,守护孤独症学生的成长之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