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残疾人辅助器具知识科普基地(下称“科普基地”)充分发挥广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辅具平台优势,以积极推动辅助技术走出科普基地、走进校园为向导,在2022年第二季度开展和参与了一系列活动。
科普基地受华南师范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广东医科大学的邀约,在5月为上述高校开设了专题实践课程。
5月24日和25日,科普基地为南方医科大学康复作业治疗专业的学生开展了主题为“环境改造及辅具设计制作”的实践课程。本次课程设置了生活自助具、移动类辅具及假肢适配三个模块。学生们在课程中亲手操作各种生活自助具,学习轮椅等移动类辅具的操作技巧,了解假肢的穿戴和最新的假肢发展技术。该实践课程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同时共享到广东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的课堂,让在广州之外的广东医科大学的学子也能学习到相关的辅助技术知识。


学生们在学习助行器的操作技巧
学生们尝试使用生活自助具
该次专题实践课同时采用线下观摩和线上直播两种形式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低温热塑板制作矫形器
学生使用盲杖和盲道体验视障人士的出行
身体力行,扩大辅助技术科普教育影响力
6月18日,科普基地工作人员黄韵走进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参加2022年广州地区“讲科学、秀科普”大赛荔湾区预赛,通过自主命题讲解及科技常识问答等环节的比拼荣获三等奖。她以“压疮与座垫减压”为主题,生动地讲解了压力与压疮的关系及座垫的减压原理,为在场观众打开了解辅助技术的一扇窗户。
黄韵以“压疮与座垫减压”为题,在比赛中进行讲解
“科普零距离 你我共精彩”,广州市残疾人辅助器具知识科普基地响应广州科协号召,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根据高校培养需求设置开发有针对性的专题课程,探索面向不同受众的有益实践模式,有力促进辅助技术知识的普及;不断提升公众影响力,助力营造关爱残障人士的社会氛围,助力残障人士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