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比赛 做好示范
接受承办任务之后,承办单位很快行动起来,并着重抓好了两项工作:一是突出一个“早”字,抓好前期筹备工作,二是狠抓一个“实”字,安排好比赛期间的各项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四件事:
一. 针对项目特点 搜集最新动态
地板硬地滚球(CBOCCIA)原本是古代流行的一种娱乐游戏,经过修正后,成为一种特别针对重度动作控制困难的身心障碍者所设计的竞赛项目,并于1984年列入残奥会正式比赛项目。欧美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设置硬地滚球项目,目前具有较高的竞技水平。亚洲的韩国、日本、泰国以及中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区也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这个项目,并具有相当的水平。广州在2002年开始开设此项目,时间短,而且参加正式比赛机会较少,竞技水平不高,理论知识欠缺。要承办这样一个全新的项目,困难重重。因此,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涉取最新信息。今年上半年,我们将去年从新西兰硬地滚球世界杯比赛带回来的规则重新翻译。今年残奥会期间,市残联派出观摩团到雅典实地学习取经,并通过在当地认识的一个大会志愿者(北京人)了解和掌握有关情况。后来,澳门帮助我们找来一份最新的关于硬地滚球的医学分级材料。在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期间,残奥中心又给我们带来了这个项目更加完整的录像和资料。比赛前一个星期,香港把最新的硬地滚球裁判用记录表格电邮过来,这样,使本次比赛在比赛规则、比赛场地、比赛用具、裁判用品、项目设置和编排等方面基本上一次性与国际接轨。
二. 根据变化情况 及时调整方案
今年初最早下发的竞赛规程,比赛时间是12月8-14日,其中前两天是举办培训班时间,但到了10月中旬仍然没有队伍报名参赛。为此,在重庆举办残疾人足球比赛期间,主办、协办和承办三方进行了紧急研究,残奥中心竞赛部当机立断,决定把培训班提前一个月举行,并将比赛时间定在12月18-24日。9天之后,全国残疾人硬地滚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于11月4-8日正式举行,共有24个省、市84名教练员裁判员参加培训。培训和比赛时间的调整或许给一些参赛代表队带来了不少困难和工作上的不便,但对最后能有9个省市10支代表队参赛,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 发挥地缘优势 提高实操水平
广州残疾人体育运动与香港、澳门的交流交往,源于“盲聋哑协会”期间,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后来,交往越来越密切,交流面也越来越广。目前,广州与港澳台在残疾人体育方面的正常交流活动主要有:穗港澳台轮椅运动会(也叫“四角赛”共举办了12届)、穗港聋人足球赛、穗澳轮椅网球赛、穗澳聋人篮球赛。2002年,澳门帮助广州组建了硬地滚球项目后,又增加了一项穗澳硬地滚球赛。这些赛事每年一届,轮流坐庄。
为了提高操作能力,今年下半年,我们与澳门进行了2个回合硬地滚球比赛。11月初,邀请澳门在培训班主讲理论和教学实践。之后我们先后两次把澳门的技术人员请来广州一同研究赛事安排。12月初在澳门举行“四角赛”期间,我们专门就本次比赛的赛制安排等问题请教香港和台北的专家。比赛前一周,与香港每天进行网络交流。本次比赛的裁判长由澳门伤残人士体育协会主席出任。比赛期间,邀请了香港的世界级硬地滚球裁判员和分级员到会指导。这样,使本次锦标赛从始至终有比较先进的理论作为支撑,也使工作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加强。
四. 结合当地实际 提供“无障碍”服务
2001年,广州市启动了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工作,并通过3年的努力于今年6月通过验收,成为示范城市。2003年,又开始了创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工作,今年12月1-3日,验收团已经对此项工作进行了验收。这些创建活动,无疑给本次比赛提供了良好的无障碍服务。接送代表队的车辆是低地台无障碍巴士,代表队食宿宾馆曾经是1992年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代表团的住地,比赛场地是目前我国少有的室内网球馆,经过完善一些设施后,也基本达到了无障碍的要求。这次比赛,参赛运动员不到50人,但为大会服务的工作人员的数量达到139人,其中大会工作机构人员52人,裁判员20人,计时记分员20人,驾驶员17人,联络员10人,志愿者12人,礼仪小姐8人。这还不包括领导、比赛场馆的固有人员和宾馆酒楼的服务人员。通过这些人员的共同努力,使大会与代表队之间、代表队与代表队之间、工作人员与运动员之间实现了沟通无障碍。
本次比赛能够取得圆满成功,离不开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主办单位、协办单位以及承办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二是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三是参赛代表队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