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残联动态>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情系羊城,体现先进——记《广州话入门》辅导班的第一堂课

作者:广州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 | 来源:广州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 | 发布时间:2013-03-29
  2005年3月23日下午,广州市残联系统的第一期广州话入门辅导班,在市残联认真扎实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班了。

  随着广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广州先进开放的人才引用机制下,越来越多的非广州籍的优秀人才进入广州,在广州地区工作、生活,为构建和谐广东贡献力量。然而由于地缘因素和历史条件的影响,广州话成为比中国其他地区方言以及普通话都难学难懂的一种地方性语言,尤其是广州话形成了一种比较独特的语音体系,这就更增加了学习广州话、使用广州话的难度。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发达、效率优先,注重沟通,频繁交流的社会,如果在我们残疾人工作中,不能够与广州地区的残疾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便难以认真为残疾人朋友服务,这将是残疾人工作者工作的极大遗憾。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会广州话的残疾人工作者必须学好广州话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更好地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质量。

  在全国推进普通话学习的大背景下,为什么要学习这样一种小的地方性方言呢?有人不禁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推广普通话与学讲广州话这二者并不矛盾,其实这是由残疾人事业的特点决定,广州地区残疾人由于其自身的身体、心理缺陷的劣势,造成他们中许多人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教育,没有能够学会普通话,所以残疾人工作者要学习广州地区残疾人的地方语言(他们自己懂的语言)——广州话才能为他们服务,这正体现了残疾人工作者懂得灵活变通,真心实意为残疾人老百姓办实事、办真事,体现了残疾人工作者和党员对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句话的深刻理解,体现了残疾人工作者和党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这句话与自身工作相联系的对事业的理解:没有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没有残疾人生活的不断改善,没有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是不完整的,它也体现了残联系统党员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方面所做的自身努力。

  广州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的广州话入门辅导班正是在这样一种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下开办,它必将得到残疾朋友和残疾人工作者的拥护。

  第一期广州话普及班的第一堂课,学员和授课老师是在轻松、愉快、喜悦的气氛中进行的。培训中心禤副主任在开班介绍中向学员简述广东和广州话形成的历史由来,用生动的语言把历史传闻、逸事与学习广州话的目的联系在一起,鼓励学员用好广州话。

  授课的是资深的高级语文教师郑老师,她采用广州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先进的教学设施,时而播放广州话语音语调,时而投影广州话语言文字资料,时而带着我们学员跟着她大声朗读让外省人头痛的异乡音调,时而鼓励我们学员用广州话重复她刚说过的话。为了让我们学员听得仔细听得清楚明白,她穿插着用她那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重复刚才的话,把学习广州话的一些特点和技巧耐心细致地传授给学员听。一首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被郑老师教得滚瓜烂熟,学员们讲出来的《静夜思》都有些粤声粤调了,学员们自己都非常高兴。

  由于学员的广州话基础水平都不高,所以每当学员们自己说出变调的广州话时,总是引来其他学员善意开心的笑声,并且得到其他学员热情鼓励的掌声。第一堂课2个小时很快就在老师和学员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一堂课下来每位学员都觉得受益非浅,都觉得只有这样系统、科学、正规地学习广州话才能最快地学到地道纯正的广州话,都觉得这迟来的广州话学习班是这么的相见恨晚,无不由衷地期待下一堂课的来临,期待着学到更多的广州话技巧特点,期待着了解到更多的广东风俗人情,历史文化,期待早日用广州话与广州残疾朋友沟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