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清华和回老家怎么选?爷爷接连拍了三封加急电报:速归
“假如在你毕业求职时有两个工作去向可选择,一个是北京的清华大学,一个是偏远省份的县城,你会选哪一个?我想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清华。有一个年轻人,在他大学毕业时,就真真切切地面临着这样的选择,而他选择了后者,这个人是——我的爸爸。”7月10日,广州市残联举办庆祝"七一"表彰大会暨"我的祖国我的家·弘扬广州好家风"主题演讲活动,来自广州市康宁农场的葛红颖如此说道,她的一席演讲也感动了很多人。据悉,在该活动中,来自广州市残联系统的优秀党员获表彰,同时10多位演讲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家风故事。
爷爷的电报中只有四个字“见字速归”
在10多名演讲者中,手拄双拐的葛红颖分外显眼,而她讲述的故事却温暖而感人。她深情回忆了选择偏远县城的爸爸的故事。
那是1975年,葛红颖的爸爸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最后一个年头,毕业前夕,系里推荐她爸爸留校任教。消息传到家乡的县城,家里沸腾了,她的爷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直在笑,大家说他高兴得都不知说什么好了。半个月后,爸爸收到了爷爷的来信:“得知你能留校的消息,全家人都很高兴,尤其是你妈妈,激动得几宿都睡不着觉……但这些天我考虑再三,还是希望你回县里工作。你16岁上山下乡,18岁入党,在农村你和乡亲们一起开荒种地、铺路架桥、兴修水利。别人一天挖一个土方,你一天挖五个,一干就是7年。凭着苦干实干,你干出了名堂,那年全县仅有一个保送清华大学的名额就给了你,你是党的好儿女,是咱们葛氏家族的骄傲。首都北京是人人向往的地方,但县、乡的工作也总得有人去做,现在县里正在大力发展工业生产,急需专业技术人才,你是党员,应该到更需要你的地方去……”临近毕业,爷爷接连拍了三封加急电报,每封只有四个字“见字速归”!
爸爸离开机关筹建糖厂
“那个冬天,爸爸告别了学习生活了五年的清华园,告别了最钟爱的机械锻压专业,回到黑龙江省依兰县,到县委工业交通政治部工作。1977年,县里筹建依兰糖厂。当时爸爸是县委的重点培养对象,没有人想到,他会主动要求离开机关去参加筹建。更没有人想到,他从此在工厂车间里和机器打了一辈子交道。爸爸说,国家要强大工业必须强,生产一线是最需要他的地方。”葛红颖说。
如今葛红颖的爸爸已年过七旬,闲暇时他常常给孙辈们讲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每到清华大学校庆,他都会带上爱人重回清华园,虽然很多同学都是行政领导、专家学者,但他一直是最受大家尊敬的老班长。
好家风还在代代传承
“从前我时常在想,当初我为何会放弃学习了八年的临床医学专业,放弃了市区舒适便利的环境,选择去更偏远、更艰苦、也更需要我的岗位工作。现在我找到了答案,因为我生长在这样的家庭,我的身体里流淌着和爷爷和爸爸一样的血液。”葛红颖说。
一天晚上,葛红颖的女儿拿着一本时尚杂志跑来问她:“妈妈你有偶像吗?”葛红颖说她最崇拜的人就是爸爸。女儿的眼睛一亮,随手将杂志放在了一边,她说:“妈妈,我最崇拜的人是你,我也要像你一样优秀,像你一样去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
“或许,十一岁的女儿还没能完全理解‘家风’这两个字的含义,但有一种精神、一种品格、一种信念早已融入了她的生命,这是血脉的传承,这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延续,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在女儿清澈的目光中,我看到了新时代的中国充满希望的明天。” 葛红颖说。
市残联表彰42名优秀共产党员
据悉,为纪念建党98周年,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在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奋发进取、创先争优,作出更大的贡献,广州市残联党组决定举办本次庆祝"七一"表彰大会暨"我的祖国我的家·弘扬广州好家风"主题演讲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共有广州市残联系统的42名优秀共产党员、1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4个先进党组织获表彰。葛红颖就是优秀共产党员之一。
同时,来自市残联系统的10多名演讲者围绕"我的祖国我的家·弘扬广州好家风"主题分享了他们的故事。来自广州市康复实验学校的杜卫华、余玉林两位特教老师带来诗朗诵《不忘初心,筑梦前行,我们在路上》,以“行为世范,淡泊名利”的职业精神,视为特教学校的好家风;广州市残疾人安养院第一线的特殊护理员丁文佳则分享了红色家庭故事《好家风、代代传》;同样来自广州市残疾人安养院的熊常君则以《外公、母亲和我——三代人的家风传承故事》,讲述了在最艰苦的年代,目不识丁的母亲,如何依靠好家风撑起一个家的故事。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秦松 通讯员穗残宣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苏俊杰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