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作为促发展,打造“助残志愿服务”特色品牌——记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党员志愿服务支队
广州市残联党员志愿服务支队成立于2012年7月,下设11个志愿服务分队、3个志愿服务小队,现有党员志愿者200人。四年来,支队坚持“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以“立足本职岗位,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为行动口号,通过知识与实践结合、理论与服务结合、奉献与发展结合,积极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服务项目包括政策宣传,调查研究、法律、文化、教育、卫生、社区、扶贫、长者、助残服务等,志愿者开展活动1316人次,累计服务时数超过7000小时。2016年7月,支队被评为广州市直机关优秀志愿服务队。
完善队伍建设,志愿者具备专业技能
市残联党员志愿服务支队与市残联廉洁使者志愿服务支队、市残联助残志愿服务队、市残联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市残联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队、市残联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队、市残联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等同一机构设置、同一队伍体系,统筹开展活动。志愿者按照个人特长和服务意向统一编队,为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的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奠定基础,有力地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全面展开。在残联志愿者队伍中,志愿者人员相对固定、流动性小,同时他们大多数是工作在第一线且具备较好专业技能的人员,由此成为日常志愿服务工作的中坚力量,在为我市各种大型赛会服务、社区宣传服务、扶残助残技能展示等志愿活动中,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拓宽服务通道,开展特色志愿服务
“助残志愿服务”是市残联志愿服务的特色项目,长期以来吸引了广大党员、青年团员主动参与。近年来,市残联助残志愿服务项目不断创新,内容从早期的生活照料、出行引导、过街推车等硬性服务,拓展到法律咨询、信息服务、心理辅导、手机定位、文化帮扶等软性服务范畴。与其他兄弟助残志愿者队伍一道,服务半径已经从公共领域拓展至残疾人的家庭以及社区,如,开展困难残疾人子女的学业辅导、家属的心理辅导等服务,开展广州市残疾人群众体育进社区活动--轮椅太极、轮椅广播操推广,在社区开展合唱、舞蹈和毛笔等培训课程,送电影进(残疾人居住较集中)社区,长期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给贫困残疾人送温暖,“团旗飘扬在社区”志愿行动等等志愿服务活动。
2012年至2016年,辅具中心分队下社区免费为11779例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配发辅助器具34668件、为861人次提供辅助器具技术专业技能服务、为残疾人提供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年检服务7334台次、抢运抢修残疾人专用机动车共计850台次。康宁农场分队到白云区钟落潭镇陈洞社区宣传推广精神健康“复元”理念、精神卫生知识以及上门给五保户家庭搞卫生、清理生活垃圾等,累计服务居民268人次。安养院分队到陈洞村困难残疾人家庭开展节日慰问、临时救济、日常帮扶、康复训练51人次,2014年7月通过支部党员捐款1000元为1户残疾人改造卫生间。残体中心分队坚持下社区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和残疾人文化培训,至今共开展108项体育活动,服务残疾人数约18031人次;开展文化培训 2748课时,服务残疾人数约18616人次。康复中心分队积极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开展,为基层康复工作者和社区残疾人提供培训、指导、训练、义诊等服务32247人次。
近年来,市残联党员志愿服务支队在志愿服务实践中不断成熟,志愿者们发扬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无私奉献精神,助残志愿服务成效明显,深受广大市民群众尤其是残疾人朋友的好评,具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和社会影响力,为建设幸福广州贡献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