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党 工 青>党史学习教育>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黄埔:暖心实事办到残疾人心坎上

作者:湾区时报 | 来源:湾区时报 | 发布时间:2021-07-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黄埔区残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事业的殷殷嘱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带着更高的热情、责任与爱心,为实现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提升区内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黄埔区残疾人吴同昱(右)参加双轮椅拉丁舞比赛)


( 黄埔区残联党支部为残疾儿童送上平行杠 )

( 康园工疗机构书画协会举办书画学习班 )

   

  “有了这个学习机,我就可以在家里自己学习课文里的知识了。”  

  “我女儿的梦想就是变得像艾莎公主一样的漂亮,现在有了这个娃娃,她可开心了。”  

  “谢谢叔叔阿姨送我的电话手表,我想爸爸的时候就可以跟他打电话了。”  

在六一儿童节前夕,黄埔区不少残疾儿童都提前得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这是黄埔区区直机关各直属党组织送出的。学习机、娃娃、电话手表,这些在我们看来很容易得到的东西,对这些残疾儿童来说,却是迟迟未能实现的心愿。  

  据介绍,黄埔区区直机关工委和区残联联合组织开展的“认领微心愿,争当圆梦人”——认领残疾儿童“微心愿”活动,在征集到了区内残疾儿童的205个“微心愿”后,组织各方力量,为残疾儿童解决小困难、满足小需求、实现小梦想。以完成“微心愿”作为切入点,对于残疾儿童遇到的困难进行长期帮扶,确保“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  

  一直以来,黄埔区残联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充分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全面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全力保障残疾人民生,精准实施康复服务,大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务实推进残疾人教育,强化提升残疾人法律救助,积极开展宣文体育活动,开创了残疾人工作新局面。  

  据悉,该区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100%,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达100%。残疾人申请托养资助覆盖率达100%,民办机构申请服务覆盖率达95%。资助残疾人学生教育申请资助覆盖率达100%,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96%。  

 

   从“听障碍”到爱音乐   “微心愿”点亮孩子小梦想  
  

  在略显杂乱的房间里,今年8岁的琪琪坐在电子琴前面,灵巧的手在琴键上调皮地跳动,弹奏出来的音符并不能成曲调,甚至有点像噪音。但这丝毫影响不了她愉悦的心情。  
  琪琪是一个特别的女孩,一岁多便查出有听力障碍。今年儿童节前夕,琪琪妈妈为她许下了一个小小的心愿——想要送给女儿一架好一点的电子琴。而这个心愿黄埔区残联帮他们实现了。  
  作为一个有听力障碍的人,音乐似乎离她有点远,但自从在幼儿园接触到了音乐后,琪琪便喜欢上了这门艺术。  
  “虽然她戴了耳蜗,通过近2年的康复训练,大部分声音都听得到,但跟普通人还是有点不一样的。我希望能通过学习电子琴,锻炼她的听力。更重要的是,让她更自信一点。”琪琪妈妈说。  
  “她收到琴可开心了,现在每天晚上写完作业至少都得弹上半个钟。”琪琪妈告诉记者,出于经济的压力,家里并没有给琪琪请老师,但如果后续她还有兴趣和天赋的话,家里一定会想方设法支持。现在每天看到女儿弹琴,已经很满足。      

  “我们一直不想让她太过特别,想让她像平常人那样平静健康快乐地生活。”  
  这是一个妈妈朴素的愿望,同时也是黄埔区残联一直追求的目标,帮助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真正感受到平等对待与人性关怀的随时在线。  
  “相对其他群体,为残疾人服务需要有更多的同理心、主动性。”黄埔区残联负责人表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也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生活、发展等方面面临比常人更大的不便。因此,除了将扶残助残融合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还必须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将“暖心实事”办到残疾人心坎上。  
  据介绍,黄埔区残联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区内残疾儿童康教结合特色服务的模式,设立了“残疾儿童特教康复项目”,引入专业的社会力量为残疾儿童提供全免费的专业服务,切实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提高残疾儿童综合能力、帮助残疾儿童更好的融入社会。  
  同时以特殊学校为中心,以普通学校为主阵地,建立随班就读、特教班、送教上门和特殊学校四级安置方式,做好特殊学生的摸查核对和防流防辍工作,及时为学生补建学籍,确保每一位适龄残疾学生不流失,切实保障区内残疾儿童享受义务教育。  

   解决经济后顾之忧资助  兑现缩短至24小时  
  

  近日,豆豆妈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她为儿子办理的康复资助报销下来了。“我昨天刚提交的资料,今天报销款就到账了,这也太快了。”想到报销款下来,解了家里燃眉之急,她激动坏了。  
  豆豆妈在豆豆16个月的时候发现他还不会走路,到医院检查后才知道豆豆脑白质发育不良,存在精神和运动发育迟缓的问题。通过医生的指引知道豆豆这种情况可以申请康复资助,每个月可以补贴1700元,之后豆豆便一直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接受康复训练并申请了康复资助,直到现在小孩已经4岁了也还在享受资助。  
  “以前是先到医院做康复然后再到街道残联报销申请资助,需要交的资料比较多,要准备发票、病历、诊断证明、明细、银行卡、户口本这些,而且资助款到账时间比较长,最少也要1-2个月才能到账。”豆豆妈告诉记者,今年4月,她又到残联办理康复资助报销,发现需要提交的材料减少了,只需要交发票和明细清单,第二天便领到了报销款,效率大大提高了。  
  据悉,为保障残疾人的日常生活,优化残疾人康复资助业务办理,提高政务服务效能,黄埔区残联在全市率先设立康复资助辅助性服务项目,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康复资助的申请、结算、资金拨付环节,大大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限。部分资助项目残疾人在资料提交齐全的第二天就可以领到资助金,提升了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我太高兴了,每个月1700元对我们家这样的家庭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可以那么快的拿到报销款,减轻了我家不少的经济负担。”豆豆妈感激道,“这是扎扎实实地为残疾人办了件实在事。”  
  豆豆只是黄埔区残疾儿童免费实施康复救助计划中的一员。据统计,2015年以来黄埔区残联为残疾儿童提供抢救性康复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适配各类辅助器具等,已投入经费超四千万元。  
  在优化升级残疾人扶助政策上,黄埔区残联一直十分重视。  “这是实实在在的帮助,一定要为他们争取到,让他们有基本的经济保障。”黄埔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早在2017年,黄埔区便开始了给区内困难残疾人发放特惠补贴,给符合政策条件的户籍低保低收入等生活困难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300元生活困难补贴。这项暖残帮扶措施惠及4600多名残疾人,帮扶力度之大凸显了区内对困难群体的关心之切。  
  

   工疗站成为第二个家丰富残疾人的精神家园  

   走进庙头康园工疗站,这个不算特别大的院子里,功能却很齐全。在这里,残疾人可以学习家务整理、美食制作,可以掌握职场礼仪,可以开展趣味运动,生活非常丰富。  
   “这已经成为我们第二个家了,每天在这里和其他人聊天学习新技能,生活非常充实,我都不想回家了。”不少残疾人表示。  
   工疗站是残疾人的第二个家,这个家不断发展壮大,从早期的简单小手工作坊,发展成为集残疾人文化补习、康复、工疗、娱疗、德育、安全教育和就业前职业培训于一体的全方位为残疾人服务的场所。  
   同时,为了丰富和活跃工疗站的文化生活,2015年,黄埔区成立了康园工疗机构书画协会——“黄埔区康园工疗机构书画协会”,聘任了专业的书画家,定期开展书画协会会员培训,让残疾人书画爱好者有了展示才华的平台。  
   “在我的想象中,书画是高大上的事情,是文人墨客的专属,现在我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做到。”学员邢某说,他肢体残疾二级,书画零基础。身体的不便,使他的创作之路充满坎坷,但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刻苦的训练,他笔下的国画已有模有样,进步斐然。  
   精神残疾二级的刘某,自协会成立后,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刘某生活中不善于表达,很多时候也无从表达,但她通过手中的笔,描绘出了她心中的希冀。  
   “工疗站本意是让残疾人能够拥有一技之长。”康园工疗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是否能真正将一技之长变现成为他们的生活来源,也许并不重要。让他们充分参与社会生活,把自己从生活的“失意者”变成为自我精神世界的“增收者”,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才更重要。  
   包括康园工疗站在内,黄埔区残联通过赋权增能与社会融入使学员得到全方位的康复,打造“三站合一”(工疗站、康复站和文化站)的工疗站日间托管服务模式。目前黄埔区有1个康园工疗站服务中心和15个街镇工疗站。“十三五”时期,年均服务残疾人453人次,年均发放职业训练津贴184.15万元。  

   从被尊重到自我实现  让残疾人生活更有获得感  

   对于残疾人而言,物质的帮扶虽然极为重要,但绝非终点,残疾人与正常人一样也需要精神生活。  
   在这一点上,吴同昱用自己的实际经历证明了残疾人也能有精彩的人生。  
吴同昱,黄埔区一家外企的普通文员,同时是广州市首批轮椅舞蹈队成员。他双腿残疾,在8个月大时,因为一场高烧,患上了小儿麻痹,直到10岁才会走路。上学时,母亲把他背到学校;回家由于脚使不上力,父亲几乎是把他半提上楼。但他有一个打破常人想法的梦想——舞蹈梦。  
   在与同级别的选手相比,小儿麻痹影响腰部发育,腰使不上力,在舞蹈方面并无特别的优势。加上是“半路出家”,想要有好成绩,吴同昱只能苦练基本功。  
在2018IPC世界轮椅舞蹈公开赛(德国站)前,吴同昱有一天练习了超过6个小时,手因此受伤,一度生活不能自理,曾想过弃赛。在周围人的关怀下,他坚持住了。现在的他是2010年广州亚残运会开、闭幕式节目的男主角,也是国内外轮椅舞蹈大奖的宠儿。  
   “虽然走过了这么多地方,我还是最感恩广州、感恩黄埔,感恩这里的包容。”吴同昱说,在这里,绝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残疾人的存在,对残疾人都非常尊重,这种氛围让他们觉得轻松而舒服。  
   近年来,黄埔区残联利用已有资源,对图书室、文艺活动室、康复运动室、电脑室和宣传橱窗(栏)进行升级改造,于2014年创建了全国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示范区。同时,2016年创建了黄埔区残疾人合唱团,给更多残疾人搭建了展现自我风采的艺术舞台,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特别是体育事业上,黄埔区残联不断抓好运动康复,推动残疾人全民健身项目蓬勃发展。同时,注重对残疾人中的文体人才的培养,残疾人竞技体育屡创佳绩。2018年第十届广州市残疾人运动会上,黄埔区共斩获54金27银8铜,取得金牌和总分双第一,创下建区以来最好体育成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